Ⅰ 旗袍的制作过程
旗袍制作过程简介
一.裁剪纸型(纸型必须核对正确:肩、边、下襬是否等长、等宽)
1.剪下前片独襟(独襟前中心留1cm缝份)
2.前片底襟叠份(剪下後之襟留6~7cm缝份)
二.裁剪表布(先叠出布宽,找出布纹之方向,与花纹之中心主体,用熨斗烫出中心线)
1.裁剪後片:
(将後片纸型放在布尾,领口部分及右手边是剩布)
(缝份留法:
Ⅱ 古代旗袍和现代旗袍的区别
清代旗袍与民国旗袍的差别[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 发布日期:2013-06-15 | 浏览(2174)人次 | 投稿 | 收藏 ]
编者按:旗袍源于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属于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于旗袍是女装,所以也可以说旗袍源于旗女之袍。清初较为瘦长紧窄小袖素简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变得宽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后,旗人多弃袍服而着大褂与裤,故20世纪10年着旗袍者极少,20年代才略有回复。鼎革后的旗袍有了质的变化,这个变化的主要发生之地,却是上海。
清代旗装与民国旗袍的主要差别有三点:清代旗装
⒈ 旗装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民国旗袍开省收腰,表现体态或女性曲线。
⒉ 旗装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
⒊ 旗装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民国旗袍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装饰亦较简约。
正是这三点差别,使旗袍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的袍服变成可与西方裙服相类比的新品种。袍服是外套,是强调功能(防寒、遮体、表示身份等)的服装种类,其审美意味是传统的含蓄。裙服,法语中的robe或英语中的one-piece dress,虽也有着与中国袍服相仿的历史和强调功能的传统,但表现女性体态曲线却也是它悠久的传统之一;而现代裙装则加强了这一特点,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现,变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现。现代西方裙装的所有这些表现女性体态细微变化的表现而言,民国旗袍是无与伦比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陆穿旗袍的女性急剧减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无遗憾地说:"对身材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实在是一大损失!"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满族统治者,摧毁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梏。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民国之初——悄然过渡过的旗袍。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推翻了满族封建统治者,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后“达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征装束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为绝唱。1920年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
这一时期,上海成为以女性妆饰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饰的新颖时髦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时髦女子对政治与服饰流行有着双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装影响,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装"开始流行,女学生与女教师爱着的黑色裙成为时尚。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
40年代——黄金时代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20年代以后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及装饰上略作变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海派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于30年代,30年代是属于旗袍的黄金时代。
可以说到这时中国才有了真正的时装,现代意义上的时装。外国衣料的源源输入,各大报刊杂志开辟的服装专栏,还有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无疑推动着时装的产生与流行。由于旗袍的修长适体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所以在上海滩倍受青睐……
而加入西式服装特点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从上海风靡于全国各地。这样,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们所讲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迥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建国之初,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Ⅲ 欣赏三款好看的旗袍马甲图片 关于旗袍的几个特征介绍
旗袍马甲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民国旗袍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清朝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风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旗袍,是由中国传统袍服在民国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当时无专业服装研究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以千家万户,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胫而走,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它的发展,其中如交际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创办的云裳时装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Ⅳ 中国历代传统服饰版型
1原始服饰(图)
原始服饰根据出土的骨针、骨锥等制衣工具想象复原的。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当时还没有绳、线,可能用动物韧带来缝制衣服。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它古墓里,层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材料有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当时佩戴这些饰物,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
2,汉服:即华夏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此不能与“唐装”、“和服”相混合。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胡首桐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芹尺由此得名。
3唐装原指唐代的汉服,沿袭了自东汉以来华夏妇女传统的上衣下裳制。现裤坦代意义上的唐装泛指具有中国风格的服饰。
4旗袍;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汉族女性改进,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民国以后,上海、北平等地的汉族女性在其基础上予以改良。1949年之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认为封资修象征大量毁坏。
5中山装:中山装为服装的一种,是以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命名的男用套装。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名。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旗袍已经与传统旗袍的款式有了很大的区别,更加的美观也更加的大胆时尚了。至于如何制作旗袍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小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首先,想知道如何制作旗袍的一个前提是懂得裁剪: 裁剪的第一步是要我们在制作旗袍的时候要确定衣料的正反面。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要把反面画上裁剪的路径。还有要确定衣料的对折线。当然,不能忘记确定衣料图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领片上的图案方向一致,在我们裁剪时,要在轮廓线外加适当的缝份和贴边。 如装缝普通拉链,止口需1.5cm,隐形拉链,止口需1cm,包边和嵌边的止口也有所不同。制作旗袍的第二步是缝制,关于缝制呢,小编没有办法在这里为大家详细的说明,不过小编知道, 辅仁大学冯绮文修女研究旗袍和中式服装制作多年,她说缝制旗袍力求细心严谨,从体型观察、尺寸测量、计算制图与缝制,每步骤都不能马虎,她除了保存传统也力图创新,利用随手可得的回收材料,自行研发裁缝工具,例如“颈型量测器”、“褶子整烫辅助片”等,开发一套专属的“冯氏旗袍制作法”,让老东西更利于传承。她根据多年经验,整理各部位参考表,研发冯氏完美式”旗袍制作模式,初学者也能轻易上手。
Ⅵ 蒙古旗袍怎么裁剪
蒙古族没有旗袍,有蒙古袍
Ⅶ 旗袍发型【浅议旗袍】
摘 要:旗袍是我国服装中的一枝奇葩,是我国女性服装的骄傲。其优雅的线条、精湛的工艺、美轮美奂的色彩,深受世界各国女性的喜爱。本文主要从旗袍的渊源、发展等方面讲述不同时期旗袍的特征。希望对爱好旗袍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旗袍;渊源;发展
1. 旗袍的渊源
所谓“袍”:是指直腰身、上下相连、长度过膝的外衣。“旗”是指: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特指满族的旗人。因此我们如果从字面上理解“旗袍”就是旗人所穿的袍,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如果把旗袍认为是旗人所穿的袍服难免有狭隘之嫌。所谓“旗袍”:是指清代旗人袍服、民国的改良旗袍、现代的时尚旗袍,历经三个时期发展的总称。它是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不断的演变、推陈出新,变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女性服装。
2. 旗袍纳前兆的发展
旗袍是我国服装中的一枝奇葩,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时间里,旗袍不但没有退出时尚的舞台,反而成为我国女性服饰的骄傲,被世人所瞩目。
2.1清代旗袍。满族人在入关前,长年住在东北长白山一带,是游牧民族。为了狩猎方便他们的服装逐渐演变成了宽松的袍服,长到脚面、四面开衩。这样的款式既适合东北寒冷的天气又便于悔绝骑射。
满族人入关后,随着满、汉文化不断的交融,这时候满族的袍服也发生了变化。到了晚清袍服更加注重装饰,镶边滚边达到极致。这时期袍服才是现代旗袍的雏形。
清代旗袍的特征:直线剪裁、衣身下摆宽大、不开权、色彩华丽、注重镶边和滚边。清初旗袍风格朴素自然、纹样简单、色彩素雅。清末旗袍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其风格奢华,多装饰有大量的镶边和滚边、色彩华丽。
2.2民国时期的改良旗袍。民国时期的旗袍不断的推陈出新,不仅吸收汉文化服装的精华,更是借鉴了西方服装的优点,这时期旗袍进入到了鼎盛时期。奠定了旗袍在中国服装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一支奇葩。
20世纪20年代旗袍的特征:这个时期的旗袍款式上有些改进,但与清代末期的旗袍相比没有多大的改观,仍然是宽衣大袖,只是镶边滚边没有以前那样复杂。
20世纪30年代旗袍的特征:旗袍在这一时期吸收了很多西式服装的优点,这是旗袍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这时期的旗袍造型合体、款式多变。领子既有低领、无领甚至还有托到腮边的高立领。袖子有长袖、中袖、短袖、无袖,
而且还出现了喇叭袖、泡泡袖、荷叶袖等。胸部、腰部、腋下出现了省道。这时期的旗袍完全显示了女性的曲线美。
20世纪40年代旗袍的特征:这个时期的旗袍与30年代的旗袍相比,在款式上并没有多少改变,但是这时期旗袍的长度却缩短到膝部,款式也比30年代的旗袍简洁。这是由于此时妇女的社会活动大量增多,对服装的要求更加简洁。
民国时期的旗袍可谓是旗袍最辉煌的一页,这个时代的女性不论年龄都喜穿旗袍。这个时期的旗袍端庄富贵、优雅迷人,“S”型的曲线与若隐若现的开衩,显出了东方女性含蓄的性感。
2.3建国后的旗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旗袍就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为什么旗袍会在建国后的几十年几乎从中国消失?原因如下:
①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新中国刚成立,人们迎来了新的社会制度,此时的人们认为旗袍是旧社会的的产物洞租,是奢侈、腐朽的代表。被广大人民群众所遗弃,取而代之的是体现了勃勃生机的中山装、列宁装、军装。加之新中国刚刚成立,各种物质都很缺乏,如果制作旗袍这种重装饰不实用的服装也不能被当时社会的外部条件所接受。
②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要求男女平等,中国女性的地位被提高。这时期的女性不愿意呆在家中,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女性穿着讲究曲线,两侧开衩的旗袍显然是很不方便的。所以这个时候女性的服装几乎是偏男性化设计,如女性也穿着军装、列宁装等。因此,这个时期旗袍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进入到发展的低潮时期。
2.4现代旗袍。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旗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究其原因是:①影视作品的影响,婀娜多姿的旗袍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勾起了人们对旗袍的回忆。②复古风潮的影响,服装界在这个时期掀起了复古的风潮,风华绝代的旗袍又一次成为时尚的焦点。③是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持续不断的上演“中国风”,如约翰?加里阿诺1997年设计的红色旗袍装。使得旗袍这一传统而古老的服装又一次在世界时装舞台上光芒四射。
现代旗袍的魅力在于它的大胆创新,既保留民国时期旗袍的优雅风格又结合国际时尚界的流行元素,不断推陈出新使其美不胜收。现代旗袍设计既符合现代人追逐时尚、个性的心里又要保持旗袍优雅的风韵。进入21世纪后,旗袍受到了追逐时尚年轻姑娘的青睐,如现代女性会选择优雅端庄的旗袍作为结婚礼服,会选择性感时尚的旗袍做派对服装,也会在工作中穿着时尚优雅的旗袍,甚至很多明星也酷爱旗袍。总之,旗袍又回到了时尚的前沿。
现代旗袍的特点:现代旗袍的款式可谓形式多样,如:无领旗袍、低胸旗袍、高开衩旗袍、不开衩旗袍、超短旗袍、露背旗袍、旗袍裙等。而且现代旗袍在工艺中还大量创新如:印花、手绘图案、镂空等。在辅料的运用上大胆突破了旗袍的旧有模式,如加入了蕾丝、金属扣等。现代旗袍如图3既保留了传统的优雅又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被服装设计师们重新注入了时代的流行元素,赋予了青春的活力。
总之,旗袍在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变化后,他的魅力依旧不减当年,是我国女性服装的奇葩。随着时代的进步,旗袍的设计也在不断的发展,在以后的岁月里旗袍将不断吸取各国服饰文化的精华,并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到时尚的服装王国之中。
参考文献:
[1]《旗袍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M]作者:郑嵘,张浩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2]《中国旗袍》[M]作者:袁杰英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3]《旗袍的变革及其所体现的东方美学特征》[J]作者:陈东生,尉晓娟,周丽艳 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浅析旗袍的发展与演变》[J]作者:范康宁 美术大观2010.
作者简介:陶维冉,女,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
Ⅷ 旗袍裙的设计裁剪
共包括六个部分,即旗袍裙彩色效果图、黑白效果图、旗袍裙盘花扣装饰图、女装裁剪制图基础板、制图符号说明,以及各款旗袍裙的裁剪结构图。
旗袍裙效果图部分,不仅表现了不同款式的着装效果,而且还进行了更丰富、更深层次的扩展和发挥,诸如与旗袍裙相适应的各种配饰品、帽子、包袋、腰带等等在效果图中都有表现,再加上流畅的水彩和炭笔勾线绘画技法,描绘出所用面料的质感和色调,服装的整体氛围表达得周到而全面,让人一目了然。
黑白效果图以简洁、干练的笔触勾画出优美婀娜的旗袍裙款式,虽然无色但胜似有色,旗袍裙的整体结构和细节设计都历历在目。而简短的文字说明把服装的材质和色彩表达得明明白白。图文并茂更为《旗袍裙的设计及裁剪图》增添了不少情趣。盘花扣是旗袍裙的特色装饰。华美的绳线,精致的盘绕,飞龙舞凤,彩蝶飘花,个个栩栩如生,流畅生动,往往会成为一件旗袍中的点睛之笔。
《旗袍裙的设计及裁剪图》对这一装饰给予了重视,在以传统形式为根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具创造性的演绎和变化,向读者展示了30多款新颖的盘花扣。这些盘花扣大多都被灵活、别致地应用到了领口、前襟、裙摆、侧缝等部位,为旗袍更添一份风韵。
《旗袍裙的设计及裁剪图》最实用的特点在于几乎对每一款旗袍裙都配有清晰的裁剪结构图,并为读者提供了女装裁剪图基础板和制图符号说明,使初学者可以从头学起,熟练者进一步深入掌握,适合于多层面的服装爱好者和从业者。
Ⅸ 最近对清朝很感兴趣。他们的服装历史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男服服饰:
礼服外褂:因纹饰不同而分别官阶
衮服:为皇帝穿着。
龙褂:为皇子所照。
补服:依纹饰不同而分别官阶。
朝服:最隆重的大礼服。
吉服:清代的礼服,次于朝服是为吉服,用于吉庆典礼时穿着。
常服:清代之服装制度,唯对常服,规定甚小。
女服服饰:
朝服:皇后的朝服则是朝裙、朝袍、朝褂,三件方为一整体。
吉服:由外褂与袍组成。
清代皇帝朝服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毛为缘饰之。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以明黄为贵,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一般在正前、背后及两臂绣正龙各一条;腰帷绣行龙五条襞积(折裥处)前后各绣团龙九条;裳绣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肩绣行龙两条;袖端绣正龙各一条。十二章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种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云纹。本图为朝服展示
清代皇帝龙袍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平时较多穿着。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有人认为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其实这条龙客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另外,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本图为龙袍展示图。
清代皇后凤袍
皇后常服样式,与满族贵妇服饰基本相似,圆领、大襟,衣领、衣袖及衣襟边缘,都饰有宽花边,只是图案有所不同。本图展示的服装纹样为凤穿牡丹。整件服装在鲜艳的蓝色缎地上,绣八只彩凤,彩凤中间,穿插数朵牡丹。牡丹的颜色处理得净穆而素雅,色彩变化惟妙,具有传统的山水画特点。与此相反,凤的颜色比较浓重,红绿对比度极为强烈,具有典型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此图为皇后所穿的凤袍
清代宫廷服饰氅衣
氅衣为清代的妇女服饰,氅衣与衬衣款式大同小异。衬衣为圆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气的长衣。氅衣则左右开衩开至腋下,开衩的顶端必饰有云头,且氅衣的纹样也更加华丽,边饰的镶滚更为讲究。纹样品种繁多,并有各自的含义。大约在咸丰、同治期间,京城贵族妇女衣饰镶滚花边的道数越来越多,有“十八镶”之称。这种装饰风尚,一直到民国期间仍继续流行。此图为晚清青莲纱绣折枝花蝶大镶边加套袖氅衣。
清代八旗兵甲胄
清代一般的盔帽,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清代八旗兵的甲胄,用皮革制成。此服供大阅兵时穿用,平时收藏起来。清代除满八旗外,在蒙古设蒙古八旗,在汉族设汉八旗,参加大阅兵的实为二十四旗。本图为满清八旗服色,从左至右为:正黄旗、正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正红旗镶蓝旗。
清代武士铠甲
清代一般的盔帽,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本图为清代戴盔帽、穿铠甲武士复原图
清代琵琶襟马褂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马褂的形制为对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别。对襟马褂多当礼服。大襟马褂多当作常服,一般穿袍服外面。缺襟(琵琶襟)马褂多作为行装。马褂多为短袖,袖子宽大平直。颜色除黄色外,一般多一天青色或元青色作为礼服。其它深红、浅绿、酱紫、深蓝、深灰等都可作常服。本图为琵琶襟马褂。
晚清云肩
云肩为妇女披在肩上的装饰物。五代时已有,为四合如意形。明代的妇女作为礼服上的装饰。清代妇女在婚礼服上也用。清末江南妇女梳低垂的发髻,恐怕衣服肩部被发髻油腻沾污,故多在肩部戴云肩。贵族妇女所用云肩,制作精美,有的剪裁为莲花形,或结线为缨珞形,周围垂有排须。慈禧所用的云肩,有的是又大又圆的珍珠缉成的,一件云肩用3500颗珍珠穿织而成。本图为晚清云肩实物
晚清刺绣衬衣
清代女式衬衣为圆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气,有五粒钮扣的长衣,袖子形式有舒袖(袖长至腕)、半宽袖(短宽袖口加接二层袖头)两类,袖口内再加袖头。清代女式衬衣是妇女的一般日常便服。以绒绣、纳纱、平金、织花为多。周身加边饰,晚清时的边饰越来越多。本图为晚清凤凰牡丹金寿字纹刺绣衬衣
太平天国宽袖服
清代太平天国妇女服饰虽然有所规定,但并不严格。妇女一般不戴角帽及凉帽,大多用绸缎扎额,冬日也戴风帽。起义初期,大多数妇女都穿男服,也有穿着苗装的。定都天京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妇女多不穿男装,依身份地位的不同所用图案纹样繁简不一。普通妇女则穿由各色绸缎制成的长袍。样式以圆领为主,领口开得很小,腰身也比较合体,下摆部分较为宽松,衣长过膝,左衽。为了活动方便,常在下摆开衩,或开在两侧,或开在中间。本图为清代太平天国时宽袖女服展示图。
太平天国忠王龙袍
太平天国是中国唯一具备服饰制度的农民政权。在服饰上,既继承了传统遗制,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衣冠服饰制度。太平天国将领的冠帽有角帽、风帽、凉帽及帽额等制。角帽即为朝帽上饰龙凤图纹。朝服分长袍和马褂两种袍为圆领宽袖,上绣有纹样,并以纹样来区分职位。马褂有红、黄两种颜色,并以颜色来区分职位。此图为忠王龙袍展示图。
近代妇女袄裙
民国初年,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二十年代,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但不久,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等。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当时的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渐而又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儿流行长的,长过手腕;时儿流行短的,短至露肘。本图为的红地绣银花高领、窄袖长袄。
近代旗袍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从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旗袍在袖子及下摆部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袖子从宽到窄,从长到短;下摆从长到短,再由短到长,完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本图为彩绣阔边旗袍,为清末满族妇女旗袍样式。
近代旗袍
从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旗袍在袖子及下摆部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袖子从宽到窄,从长到短;下摆从长到短,再由短到长,完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本图为彩绣曲襟低领旗袍,为二十年代末期的样
Ⅹ 旗袍的裁剪方法 看完这些再也不用买衣服了
1、平面裁剪旗袍首先,画一道横线。肩膀臂长和领都在这条横线上,
2、横线正中间,画一直线,左右各分开四厘米,确定领宽,领深为8厘米。中式的衣服袖子通常是通过拼接,来展现的,主要是由于布料的幅宽不够,如果你的幅宽够的话,不必要断开,如果不够的袖子的宽度为我们手臂,放,15到20厘米,根据个人的需要。接着画衣服的长度就是我们按照量体才需要多长就画多长,以中间为界,画衣服的宽度,衣服的宽度也是我们身围放20厘米。
3、中式的衣服通常比较宽松。穿起来也比较舒适,活动自如,画直线,下来。如果为了活动更加自如一点,我们下摆可以两边各放两厘米。这样走起路来就比较的舒服。
4、袖口,到侧身用直尺画圆顺的弧线。中式旗袍前后片基本是一样的,只是前片领深有八厘米后片是没有这个领深的。另外前边有一个侧的衣襟,用于装纽扣,穿着方便。我们依照图样,可以自己画出来。裁剪的时候都要放出缝份。
5、有个地方是装纽扣的部位。另外画一个直领,宽度为1/2领宽,因为布料是对折的,然后下面往上一厘米,上边连线往上0.5厘米,画弧线,领微上翘,这样装在衣服上,穿起来才比较的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