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职业正装 > 从军装到旗袍散文诗

从军装到旗袍散文诗

发布时间:2023-06-04 19:26:22

1. 描述旗袍的散文

旗袍,作为世界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中国传统服装,是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服饰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描述旗袍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述旗袍的散文:我的旗袍情结
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身着旗袍的女子,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最早对于旗袍的印象,是来自电影电视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夜夜笙歌艳舞灯红酒绿的百乐门,那些身着旗袍的女子,个个浓妆艳抹,妖冶、魅惑。像朵朵盛开到极致的罂粟花,带着隐隐的毒,盈握迷魂的酒,饮醉行行色色的男人,饮醉整个夜上海。

于是,那时候对旗袍的印象,是妖媚的、神秘的,带着风月的色彩,仿佛哪个女子一旦与旗袍有染,便沾了些许风尘的味道。

后来,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和对历史知识的不断了解,才慢慢对旗袍有了新的认知。

在戴望舒的《雨巷》里,那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身着素雅的旗袍,细细碎碎的脚步踩着淡淡的忧伤。那款款摇曳的旗袍,应是淡紫色的,或浅蓝色的,亦或是天青色的;素净,清雅,散发着丁香花般幽幽的芬芳。她静默地走来,烟雨般的眼神,朦胧,凄迷,宛如初夏的清晨笼着薄雾的乍醒的青莲。她悠悠地走过,慢慢消失在微雨濛濛的视野……由此领悟了,旗袍,她应是纯净的,圣洁的、不染一丝纤尘的,像一个盛在晶莹剔透的玻璃瓶中的梦,是不能轻易触碰的,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

在电影《花样年华》里,我又领略了旗袍的另一番风韵,成熟、典雅、矜持、绰约、忧郁。她浸润着女子万千心事,千种风情。她涟漪着深闺女子寂寂长夜不眠的梦。这时候的旗袍染上了古典诗的韵味,寂寞惆怅谁人诉?她湿润、柔软成一枚清词,长满了细细密密的青苔般的相思。

在《倾城之恋》里,白流苏的旗袍是知性的、优雅的。她可以是大家闺秀,也可以是小家碧玉,她可以千娇百媚,“侍儿扶起娇无力”,惹人怜惜;也可以高贵冷漠,高处能胜寒,拒人于千里之外。

旗袍是婉约的、雅致的、细腻的、旖旎的、华丽的、也可以是洒脱的;但不可以是张扬的、豪放的,更不能是狂野的,粗俗的。她不属于市井,她挑剔,需有一张温婉的、娟秀的、精致的面孔,更要有一副窈窕的、曼妙的,丰满的、凸凹有致的身材,还需要有一种含蓄的、内敛的经得起岁月磨砺的兰心惠质,才能诠释出旗袍的无限丰韵。

旗袍是属于东方的,她是中国女人的专利,她是摇曳在每个中国女人内心深处一个奢华、瑰丽的梦。

年少时,旗袍对于我来说,是奢侈的。她像水中月,她像镜中花,她是华宇丽舍中的千金小姐。于是便渴望: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地一睹芳容,拥有自己的一条旗袍啊!

很幸运的,还是赶上了好时机,赶上了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繁荣时代,旗袍,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千金小姐,终于从“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深宅大院中姗姗走来,轻移莲步,迈入了寻常百姓家。

三十岁那年,买回来两条裙子,一条浅紫,一条浅蓝,它的样式很像旗袍,只是领口处略微开低了些,压了一圈窄窄荷叶边,下面的裙摆也稍比传统的旗袍略肥了点,加了点西洋的味道。虽然自己没有出众的容貌,但身姿也还曼妙、妖娆,加之当时年轻,皮肤细致、颜色润红,那个夏天,因了这两条旗袍裙子,确实招惹了不少艳羡的目光。心里暗暗窃喜,感谢父母,赐我一副窈窕的身材,即使芳华不再,也还自信满满。

那天逛商场,一件靛蓝底碎白花的旗袍吸引了我,仿佛被使了魔力一般,毫不犹豫地试穿上了,没有想到,十年过去了,效果却非常得好。在店主和同伴的惊羡声中,我快乐地收入囊中。

那天,穿上旗袍,将头发松松地在脑后挽了一个髻,用镶着蓝钻的发结系住,在镜子前照了照,不禁嫣然。上苍竟这样垂怜于我,四十出头的女人了,脸上虽染了些岁月的沧桑,身材却依然曼妙,肥瘦均匀,凸凹有致。

但旗袍毕竟太束缚人,她好像只适宜直立或行走,适合于观赏,适于站成街边或宴会或商城里的风景,根本不适合家居,更别说我们这些需要开门七章的烟火女人了。因此,上街办完事,走了一圈,回来赶紧脱掉。让我美丽的旗袍复归宁静、高雅吧。

女儿暑假回家,出去打工,在一个大酒店试做了一天礼仪小姐,晚上回来喜滋滋地对我说:妈,我今天穿旗袍了。你知道我穿旗袍什么样子吗?我笑,我能想象出来。女儿继承、发扬了我和那个人所有的优点,已经出落得很美貌很出众了,穿了旗袍,无疑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唉,旗袍,究竟是你成全了女子,还是女子成全了你?

旗袍,你让一代一代的女子为你痴迷,又让一代一代的女子来传承你优雅细致的文化,来承载你对美的不变的追求和东方女子不老的梦!
描述旗袍的散文:雅韵旗袍,风情摇曳
在众多的美丽衣裳中,旗袍有着别样的风情与魅力。动起来,如一首宛转悠扬的歌摇曳于风中;静下来,则像是一幅婀娜杨柳的画安然于眸底。

说起旗袍,我的眼前总有这样的画面:江南,细雨如织,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民居在杏雨春花中迷蒙成一幅秀丽迷人的写意画,弯弯的拱桥边,乌篷船的桨橹拨动着古老久远的歌谣,泛游在湖面,一个把黑发分成两把垂落麻花辫的女子,身着青花旗袍,撑着油纸伞,携着一低头的温柔,穿过雨雾,穿过狭长的古巷,缓缓而来……

回望旧上海的电影,美人的装束无不与旗袍密切关联。电影里,周旋、蝴蝶、阮玲玉等女子与旗袍相得益彰,冷艳凝香。她们在那个闻香识女人的年代,在那深深浅浅的光影里,演绎着飘逸典雅的万般风情,以及曾经沧海的幽怀感伤,无数影迷想起她们时,总忍不住发出“女人如花花似梦”的感叹。

如今,每每看到上海外滩的镜头,我便会闻到一股岁月的味道和流年的暗香,我的思绪如同一朵白玉兰花,穿越时间隧道,穿越万重烟水,渐渐飘向了昔日的上海滩……

旗袍,应是东方最具女人味的服装,立领半掩着优雅的脖颈,开衩处隐映着****柔媚。旗袍它不仅仅是衣服,它还有语言,含蓄中流露出性感,尊贵中蕴含着绰约,那些成熟丰韵,具有古典温婉气质的女子最适合穿旗袍。当她们云鬓高挽,眉纤入鬓,呵气如兰,款款莲行时,一举手、一投足流露出的风情,最能演绎出旗袍的高贵与雅致。她们淡淡的目光随意从你身上飘过,却能让你觉得媚眼如丝,诗意梦幻,魅惑无限。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丝丝缕缕的幽香,总是无声地诉说着她们竹丝切切的心绪,和烟雨红尘中缠绵的故事……

旗袍本是一首诗,优雅的旗袍女子则应是一朵温良的玉兰。我想,国内很少有女子不钟爱旗袍的吧,哪一个时尚女子,心中不曾有过一个关于旗袍的梦呢?

大多数的女子欣赏旗袍的优雅,却没有勇气去穿它,只是将它藏于内心的最深处,因为她们不愿亵渎旗袍,不忍破坏了旗袍的美丽。

叶倾城曾这样诠释旗袍:“沉静而又魅惑,古典隐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远清艳如一阕花间词。”

是的,简约而不简单应该是旗袍最真实的写照。魅力女子与旗袍,天生就是一段风~流婉转的韵事,一道引人入胜的风景。雅韵旗袍,摇曳生姿,那些隽永的东西不禁也如水而来……

想那《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色戒》里的汤唯,《倾城之恋》里的陈数,她们无一不是风姿绰约的女子。旗袍,用细腻的笔调勾画出她们的玲珑曲线,让她们身形体态凹凸有致,而她们则用烟水凄迷的眼神,冷傲高贵的气质,将旗袍的风韵演绎得淋漓尽致,她们将岁月沧桑蜕变为经典与美丽,她们无论是一仰首,一抬步,还是一回眸,都散发出欲语还休的妩媚,浑身上下蕴含着不能一眼看透的绵绵味道。她们的浅笑蹙眉都别有一番风韵,风情万种,令人捉摸不透,又令人欣赏至极。

喜欢穿旗袍的女人,应该大多有着深深浅浅的心事,有着影影绰绰的秘密,有着长长短短的故事,当她们携一袖暗香流韵,穿过了岁月风尘,身后,便也留下了一路风情和一路幽歌。

想起旗袍,我就会想起才华横溢的张爱玲,想起温婉娴静的林徽因,想起娇艳美丽的陆小曼,我喜欢读这些和旗袍有关的女子,我好想读懂这些满腹柔情与才情的女子,我好想了解她们旗袍内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心事,走进她们的一个又一个的梦……

我家的衣橱里一直都挂着两件旗袍,一件是丝绸的,一件是丝绒的,曾经我穿着出去,我的老公和同事们都赞叹不已,如今,我不再穿着它们外出,我只在心血来潮时,悄悄在家里,穿着它们,自我欣赏,对镜莞尔。

或许,我的骨子里本就喜欢古典素雅的东西,所以,当岁月一页页翻过,我已经习惯在都市的车水马龙中寻找昨日的黄花梦。

旗袍,是我梦中的衣裳,它犹如一朵青莲,在我的梦里盛开。

今后,我不再需要那些环佩叮当,庸脂俗粉,我只会在一个个烟雨迷濛的日子里,依着阑珊,将自己想像成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姑娘,着一身青花旗袍,笼着江南三月的旖旎,走过潮湿的青石板,一路穿雨,幽然远去……
描述旗袍的散文:风姿摇曳,旗袍情结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一个女子的美丽不仅仅是天生的丽质,衣着的搭配,发型的考究也起着不可磨灭的功劳。看过电视剧《旗袍》以后,没有被里面英勇机智又惊险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是喜欢女主人那变化万千的旗袍,特别是那身让萍露千娇百媚的九凤旗袍。那质地,那做工,精致到极点。浑身被九条凤凰缠绕着,焕发着贵族的荣光。据说,那是乾隆的爱妃香妃,光绪的珍妃穿过的。

于是,莫名的爱上了关萍露,只为那每次出现的不同款式的旗袍。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旗袍,结婚的时候,放弃了婚纱,执意穿上红色的带凤旗袍。与同事们的婚礼相比,我显得有点古老而又沉静,缺乏现代的美感。不过,父母确是很喜欢我的婚礼服,他们觉得红色旗袍喜庆,也更能代表东方女子的美。

我真正的旗袍情结缘于三十年代的故事,每次看到旧上海的有关影片,不自觉的被剧中人物的形形色色的旗袍所牵引,从腰划分,把女子的身材按黄金分割点展开,妩媚动人,女人味十足。旗袍是一种很怪的服饰,无论穿在好女人身上还是坏女人身上,都是一种极致。大家闺秀穿上,清澈秀丽,气质高贵;交际花穿上,风姿妩媚,勾人魂魄。所以,它也是大雅大俗之物。

喜欢旗袍,喜欢穿着旗袍的女子,觉得那一撩发,一投足,韵味十足,把一个女人的美淋漓至尽的展现出来了。有人说,旗袍是诱惑的,是性感的,是一种含蓄而忧郁的美。穿上它,必须坐得正,走得直,身材要恰到好处,曲线分明,不胖不瘦。所以,穿上旗袍的女子一定是忧郁而诱惑的。

陈数被誉为穿上旗袍最美的女人,她的《倾城之恋》把一个成熟女人的风韵刻画的栩栩如生,三十年代的旧上海,落寞的贵族家庭小姐,高傲的气质总是通过那一身身考究的旗袍展现出来。张爱玲的小说,盛行着旗袍时代,无论是《半生缘》还是《色戒》,我们无不为女主人那丝缎的旗袍而惊讶,这个性感的服饰底下潜藏着一颗颗难言的寂寞,一种忧郁的美。

高高的领子,恰到好处将脖子收紧,浑圆细颈,柔媚性感;有弧度的衣身,尽展女人的风情;膝盖以下侧面裸露,细长的小腿轻轻摇摆,缓缓而行。张弛有度,含蓄与开放交接。这就是旗袍带给女人的美丽。

读雪小禅的《青花瓷》,“青花瓷中最难烧制的釉色是天青色。传说,只有在雨过天晴时才能烧出真正的天青色的瓷器。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地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等待多久呢?天知道!也许要等待很久很久,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它轻婉地出现在天边,淡淡的青,蘸一角天色,染了这白……那么,日复一日烧制着瓷器的人,要等多久才能在釉色成形的时候遇上雨过天晴呢?”喜欢青花,爱上了青花旗袍,总会遐想:这里面也许还会穿出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青花旗袍,爱情的味道。

今年夏天,和女儿闲逛,进了一家旗袍店,形形色色的旗袍花型和色泽让我眼花缭乱,终于,目光被锁定在一款青花旗袍上,穿上试试,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大小刚合适。于是,就买下了它。

喜欢旗袍,自然收藏了好几件旗袍,不同的款式,不同的颜色花型,觉得即便不穿放在柜子里,也是一种视觉享受。于是,家里的柜子里放了我好几件旗袍。有时候在冬天,拿出来看看也觉得很美。

习惯在初夏或者浅秋的黄昏,穿上青花旗袍,静坐湖边的茶亭,抿一口香茗,看天边夕阳余晖,仿佛觉得自己在演绎一场只有自己才懂得故事,这个故事里有一种记忆在永恒,那便是消失的年代那段旗袍的风韵。

看过描述旗袍的散文的还看过:

1. 穿旗袍的女子散文

2. 优美散文荷花

3. 服饰礼仪文化文章

4. 爱情哲理文章

5. 描写景色的朗诵散文诗

2. 我穿最爱的旗袍,来重逢我的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一)

        我对江南有一种别样的情愫。

        自儿时起,母亲就说我生错了地方,饭最爱米,肉最爱鱼,花最爱荷,该生在鱼米丰庶的南方,而不是这燥冷粗砺的北地。

        后来,上学读书了,才知道母亲所说的“南方”有一个更诗意的名字叫做“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有鱼戏莲叶间。

        再后来,读了几阕诗词,也知道了那句“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虽也欣赏塞北漠上的潇然大气,但比较而言,还是更喜欢烟雨江南的温润诗意。

        再然后,开始爱上诗词,在无数次地闲读中,便又知道了父亲给我取的名字里那个“湘”字,不仅仅是他当年的工作地——古属江南楚地的湖南,更是一个被文人墨客渲染出万千诗意的文学意象——“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每一句都那般诗意入心,美好如画……

        再再然后,读了数遍《红楼梦》后,才知“潇湘妃竹”并不仅仅是娥皇女英寻舜帝于苍梧,泪染青竹,竹上生斑的传说,更是那个“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世外仙姝寂寞林。年岁渐长,慢慢读懂了潇湘馆里数竿翠竹掩映下的声声长泣;读懂了黛玉葬花的哀婉和焚稿的凄绝;读懂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孤高清寂;更是独爱了潇湘妃子那只为一朵花低眉,为一株草吟咏的素心向月,遗世而立。

        从此以后,我在现世以外的所有时空里唯一的名字便是“潇湘”,我也开始年复一年地做着一个叫做“江南”的梦……

                                  (二)

        也许是梦着江南、爱着江南的缘故吧,我与旗袍也有一份解不开的缘。

        母亲常说,小时候的我特别乖巧懂事,从来不曾像别的孩子一样,为了一块糖果、一根冰棍、一件新衣大声哭闹满地打滚。但是,在我的记忆里,却真的有过那么一次“不懂事”的经历。

          那时,大概是七八岁的样子吧,那次跟着母亲去赶集,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一家摊位上的一件粉色旗袍。小小的我着了魔似的站在那件旗袍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我从未见过的雅致立领,梅花盘扣和闪着银亮光泽的缎面滚边,任母亲再三呼唤,都恍若未闻,死活也不挪移半步。母亲看我实在喜欢,就给我买下了那件小旗袍。

        我欢喜极了,每天都穿着它,白天穿晚上洗,固执地再也不穿其他的衣衫小裙。一直穿到我长高了,实在穿不了了才万般不舍地收进衣柜,满心里只觉得旗袍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看的衣服。

        后来,长大了,上班了,可以随心所欲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了,我就开始不停地买旗袍:长的,短的,印花的,刺绣的,素雅的,绮丽的,春日青,晴空蓝,丁香紫,芙蓉粉,秋月白,相思红……都被我一一收入囊中。

        久了,衣柜里挂满了岁月般长长短短,浓浓淡淡的旗袍,穿衣也自成一风,老友们逛街,一见到绣花的或中国风的衣裙,总会不无调侃地说:瞧,这件是湘的衣服!

        我只是微笑,依然故我,日复一日地穿着我最爱的旗袍行走在别人或欣赏或讶异的目光里,期待着他日与我梦里江南的悠悠古镇有一段美好的邂逅……

                                    (三)

        我挥之不去的古镇情结要追溯到多年前读过的散文《周庄水韵》了。那是我第一次读赵丽宏的文章,那清丽唯美的的文字让我想起了“小桥、流水、人家”。

        后来,又无意中看到了吴冠中的水墨江南,那空灵简逸的水墨丹青,让我记住了“粉墙、黛瓦、乌篷船”。

        从此,我就热切地期待着有一天也能坐在乌篷船上,吱吱呀呀地摇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看那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

                                (四)

        今时今日,我终于如愿来到了我梦里的江南。

        我的梦里水乡,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阑,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

        “西塘忆,最忆是长廊,西塘忆,其次弄堂中,西塘忆,再次酒旗风......”西塘,这个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廊棚苍老,弄堂幽深,漫步其中,仿佛进入了沧桑久远的历史长廊,听脚下跫音,似漫过千年的尘世风烟。

        走进乌镇,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携带着中国水墨画的气息扑面而来,雕梁、画栋、石巷、老屋,见证着历史沧桑的风情画卷映入眼帘,在烟雨的晕染下恰如一长卷缓缓铺展开的淡彩中国画……

                                  (五)

        江南之于我,虽为初见,但更似久别重逢……

        或静坐于定园的亭榭湖畔,或漫步在西塘的幽深长廊,或轻轻踏过乌镇长巷的青石板,或赏西湖潋滟晴光,听耳畔吴侬软语……一切都是那么亲切,熟悉,自然,美好。

        “吾心安处是故乡”,我想,前世的我或许本就是个江南女子吧,守一溪碧水,耕一片心田,开一扇轩窗,植一株傲梅,种一叶逸兰,栽一丛清竹,耘一篱淡菊,不为时移,不为世扰……或于月桥花院读一卷诗书词章,或于藕花深处采一朵南塘秋莲,或于乌篷船头唱一曲渔舟菱歌,或者,此刻,正在月色波影里低眉信手弹一曲《潇湘云水》……

        走在如水月色里,清风吹拂衣袂翩翩,我看到莹莹的月光梦境一般地流淌,诉说着今夜的诗情。西子湖畔杨柳烟浓,红莲应景,我仿佛是那个前世的女子,踏着朗朗月光,翻越万里重山,涉过浩瀚流水,只为来到这里,惊艳一段时光,与我的江南久别重逢……

        无数急的、慢的脚步蹭亮的只是坚硬的石板路,却惊不了千年的梦。不用凝视,只需一瞥,那一瞥便了尽我前世的情缘……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今夜,我穿最爱的旗袍,来重逢我的江南……

3. 论述中国旗袍的发展演变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历史沿革:袍服自汉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为交领,直据,衣身宽博,衣长至附,袖较肥阔,在袖口处收缩紧小,臂肘处形成圆弧状,称为 "袂",或称"牛胡",古有"张袂成荫"之说.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著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 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流行於少数民族地区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於骑射或其他激烈活动,这种服式多采用左衽,窄 袖,袍身比较适体.历史上,汉族人民也曾多次采纳这种窄身合体的袍服样式,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就是比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风行一时,胡服在唐 开元,天宝年间与胡妆,胡骑,胡乐同为时人趋奉,可算异域文化一次大面积的流行范例,属於长安街头当年的"舶来品".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 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於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 全国.随著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雉发易服浪潮,律 令之严性命攸关,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著装 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 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著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清朝统治者强调满语骑射,力图保持其固有的生活习俗和 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满族的服饰来同化汉人,同时又严禁满族及蒙古族妇女仿效汉族装束,从顶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 的风气之盛,可见一斑.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 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 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 整件衣服全用蕾丝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 峰造极的境地.此时的清王朝正摇摇欲坠难以为继,清廷内外交困,国力式微.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闭的国门.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军队也改练新军.在中国学生和军人中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与西式军装,军帽.洋装的输 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端.
1911 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 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橘.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由於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此时穿著者甚 少.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演变: 1.最早的旗袍是宽袍大袖的,中国妇女长期以来的束胸裹臂,300多年来都没有改变过.
2.20年代时,青布旗袍是当时最受女学生欢迎的.之后成为全国新女性的代表服装.
3.30~40年代的歌谣可知道旗袍已在当时的上海服装界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旗袍最光辉耀眼的年代.因当时开港通商,上海这个商业港口变出现了许多洋式的服装及文化习俗,旗袍变开始有了新的面貌.慢慢的,崎跑不在宽松,而倾向以合身显现出女子曼妙而玲珑有致的身材.但其中的花色仍带有中国文化,花鸟,图腾,手工刺绣…等.旗袍俨然成为服装上的艺术品!民间,妇女,学生,工人,政商名流的太太,无人不著旗袍.甚至一度成为了交际场合的标准服装.
旗袍的种类和款式
有单旗袍,夹旗袍,棉旗袍,有长袖旗袍,短袖旗袍,无袖旗袍, 有高领旗袍,矮领旗袍,无领旗袍,有长旗袍,短旗袍,等等.另外还可以在旗袍外面套 毛衣,马甲,西服上衣等,搭配灵活多样.
旗袍的造型
有连袖,装袖,对开襟,斜襟,大圆襟,琵琶襟等. 工艺形式上,常运用锒,嵌,盘,滚等装饰工艺,在胸襟常饰以彩绣,雕绣,亮片,圆珠,使旗袍外观更华丽,悦目;面料上,织锦缎,丝绒,古香缎,金玉缎,香云纱等均可制作旗袍.
补充说明
作为女性著装的旗袍,与旗女有著密 切的关系.所谓旗女,是指旗人家庭中的女性成员;旗人,则是清代对被编入八旗的人的称呼.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满族为主体,融合了汉族与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 内.八旗中除清朝皇族爱新觉罗的宗室,觉罗以外,还包括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分别由归附的汉人和蒙古人构成.清初八旗汉军有 26万之众,是八旗满洲,八旗蒙古之和的3倍.因此,旗人不仅是满族人,还可以是蒙古族或汉族人.这样,把旗袍定义为满族人所穿的服装也就有失准确了.满 族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擅长渔猎并四处游牧,他们所穿著的袍四面开权,有扣绊束腰带,脱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后来归附於他们的汉人 和蒙古人也采用了这种服式.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确立,旗人的袍服有所变化发展,与满洲早期的样式也有所不同,这时旗女所穿的袍可说是旗袍真正的 前身, 到民国才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旗袍,称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装与汉族妇女的两截装束,在清初有著明显差异.
满族 入关后成了统治者,曾强令汉人剃发易服,但是强制性的服饰同化政策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激起汉人强烈的反抗.为了缓和矛盾,清政府不得不采纳了明朝 遗臣金之俊的"十不从".其中有:"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倡从优伶不从"."仕宦从而婚姻不从"等数条,才使汉族妇女得以继续穿著显示本民族 气节的服饰,而戏装,结婚礼服,死殓丧葬服也同时被允许保恃明代式样.在清代前期一直沿续到中期,旗女著装与汉女著装呈现出泾渭分明的特色.
当 时区分旗女与汉女的装扮主要有三点:
一,看发髻.旗女梳旗髻,即两把头,叉子头或一字头,因其中插入架子使之呈双角扁平状,故又称"架子头".这种假髻到咸 丰以后更为夸张高耸,演变成为"达拉翅",被汉人称作"旗头".汉女则梳平髻,喜戴黑绒布帽和遮眉勒,发型低矮而贴体,更显其低眉顺眼的含蓄气质.
二,看著裙还是著袍.旗女穿袍,袍是她们最重要也最普遍的服饰.袍里面穿裤,礼服袍还要加马蹄袖和繁复的装饰与附件.八旗妇女从不穿裙,即使把贵妇朝服中的朝 裙算作裙的话,也还是极少有机会穿著的.八旗妇女一般在隆重场合穿礼服袍,包括朝服,吉服和行服,而日常则穿便服袍,包括旗袍的原身--衬衣和氅衣.衬衣 圆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襟,有五个纽,衣长掩足.袖分有袖头和无袖头两类,面料以绒绣,织花,平金为多,周身加以边饰,常穿在里面.夏季衬衣可单 穿,秋冬加有皮棉.氅衣穿在衬衣外面,与衬衣类同,只是左右开禊至腋下,开禊顶端饰以云头,且装饰较为华丽考究.边镶和纹饰繁复精细,还缀有蕾丝,花绦 子,狗牙儿.氅衣多穿於正式场合.清代文康的《儿女英雄传》中就有许多关於旗女这种袍装打扮的文字描写,如:"只见那太太穿一件鱼白的百蝶衬衣儿,套一件 绦色二个五幅捧寿织就地景儿的氅衣儿,窄生生的领儿,细条条的身子,周身绝不是那大宽的织边绣边,又是甚麼猪牙绦子,狗牙绦子的,胡镶滚作,都用三分宽的 石青片金窄边儿,拓一道十三股里外拄金线的绦子,正卷著两折袖儿;头上梳著短短的两把头儿……."
而与旗女相反,汉 女穿裙,从不穿袍,她们仍沿袭旧时的上衣下裳制.上著衫祆下著裙或裤,上下衣不连属.穿裙是汉族妇女的一大特点,清代汉族女裙种类繁多,如百褶裙,凤尾 裙,月华裙,马面裙,裥干裙等.裙前后有裙门,裙内穿裤,也有青楼女子或独处家中时不穿裙只穿裤的.《儿女英雄传》中写道:"忽见旁边儿又过来了个年轻的 小媳妇子,穿一件享肩贴背,镶大如意儿,水红里子,西湖色的濮县绸的半大夹袄儿,并不穿裙子,露出半截子三镶对靠青绉绉散腿裤儿裤子;脚下一双过桥高底大 红缎子小鞋儿;……"汉族女子婚嫁时穿红喜裙,上配石青或大红绣花袄褂,凤冠霞帔,沿袭旧制.
三,看鞋.由於旗女无缠足陋习,她们穿宽大的高底旗鞋.木制高底位於鞋底中部,因形似花盆,马蹄,又被称为"花盆底","马蹄底".而汉女则个个"三寸金莲",著小巧精致的绣花弓鞋,高底则位於鞋的后部.
旗袍与上袄下裙的装式在总体风格上区别明显.首先,旗女的旗袍上下一体,线条流畅,汉女的上袄下裙分割线多,富节奏感;旗袍紧窄合体显露腰身,而上袄下裙却 异常宽肥,竭力将女性曲线掩藏於宽衣大袖之下,集中反映了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一面;旗袍更易使穿著者显得长身玉立. 其次,旗袍的审美趣味中心在 上面,而袄裙的趣味就显然在下面了.穿高底鞋加之袍长及地,将旗女腰线抬高,下肢拉长,重心也随之上移;而肥大至膝的袄衫则将汉女腰线降低,拉长了上身, 重心随之下移.基於民族文化的差异,旗人重头而轻脚,假髻虽然夸张高耸,天足却被掩盖於袍摆之下.相反,汉文化倾心於"纤纤作细步","三寸金莲"倒是无 论如何要露出裙摆的.简约的小髻,肥大平直的衣裙更容易将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足下,这就是汉人的重脚而轻头了.
旗袍 与袄裙在具体形制上也存在许多差异,例如旗袍有一字襟,缺襟等种种斜襟,礼服上还有马蹄袖,袄裙却多为对襟;袄衫上戴领抹,沿用本族的交领,而旗袍在最初 则无领,只戴领巾兑,直到清末才有旗袍立领,而且也非交领.在装饰配伍方面,旗袍原本是相当简朴的,入关后慢慢朝繁复的方向发展,甚至大大超过汉女的袄 裙,镶,滚,嵌,绣,荡,贴,盘,钉样样俱全(这在汉女袄裙上也能见到),而且许多正式礼服袍均有接袖和箭袖,使整只袖被分成数段,每一段的图案风格,色 彩和面料都截然不同,这是汉装所没有的.
旗女与汉女著装存在的差异,归根结底反映了异族文化间的差异.内敛型的汉文 化造就了上袄下裙,而外向的八旗文化则产生了旗袍.在两种服饰截然对立的时期,也是两种文化撞击的年比.然而,正如文化之间的冲突会逐渐磨合化解,旗汉服 饰的差异也并非不可调和.清王朝统治稳固后社会趋於安定富足,民族融合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即使是禁令也禁不住旗袍变得宽身大袖,袄褂变得越来越长,类似於 袍.清中期时旗女与汉女著装的界限已不再那麼明确,晚期更是互借互用.旗袍采用汉族的吉祥纹饰以及刺绣工艺,袖上也出现类似半臂的深色装饰.有穿著长坎肩 的汉女,也有穿袍身极短露出双脚的旗女.同一时期的旗汉服装也会反映同样的时兴做法和装饰手段.总之,旗女与汉女的著装已由初期的对立走向了融汇交合.
头.
在民国前的旗袍的确不开叉,与我们印象中的飘逸比较起来,
样式很土,这姑且可以称为旧式旗袍.特别的是,那时旗袍领子
很古怪,高高的立领,高到腮边,像个桀骜不逊的豪杰.旧式旗袍
仍然是被桎梏在一种意识形态裏,似乎只是城裏人以及上层社会人的
专利.现在可以认定,这些服装的保守策略,主要是为了约束妇女
的肢体运动, 使女人显得更加端庄和贤淑.
20世纪初,欧风美雨浸淫之下,汉族人相对比较开化,把旗袍领子改低
了.特别具有创意的是把下摆开了叉,姑且可以称之为改良旗袍,
这种服装的革命赢得了男人们的普遍喝彩.改良旗袍始於20年代,喇叭管袖口缩小,袖子由长变短,衣领如荷花,改良旗袍越来越瘦,紧裹腰身,将人体的轮廓曲线勾划出来,袍叉开到了大腿,露出同样质料的长裤,
后来则连长裤都不穿了.鲁迅先生见过夜晚倚门候客的妓女,穿的旗袍开叉高到"似乎高到了腰间".风尘女人最好是"美"的,也就是说,那时的"风情",与旗袍开叉的高度成正比,开叉到了腰间,那麼风情就"盈盈一握"了. 多数人认为旗袍要搭配凹凸有致的身材,更多人认为,旗袍端庄但不讲究流行.多数人认为旗袍太正式,穿起来太拘束,最重要是不少人认为旗袍不走流行路线,这是对该传统服装的误解,使得旗袍不受年轻女性的青睐.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 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乾隆帝 亦属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识到,是承袭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 中的政沾理论,而不必是外观形式,方能传国长久.乾隆朝制定详细的冠服制度, 并图示说明,以后子孙也能「永守勿愆」.清代的衣服长袍马褂,早先是富贵人 家才穿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成全国的一般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 小帽,颜色是外面黑,裏面红.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 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们的鞋子也很特别, 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至於汉族妇女的服饰,则和明代差不多.
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常穿的服饰.
马褂是穿在长袍外面的短褂子,长度只到腰际,
本来是北方人在骑马时穿的,满人统一中国后,
不乘马的人也穿起马褂,渐渐流行起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 56 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灿烂的文化.这一衣冠古国的服饰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相互学习,互相交融制造出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中国民族服饰以色彩鲜明,技艺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各民族的服饰,风格款式迥然不同,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审美情趣,这可以从人们日常的穿戴和习俗禁忌中表现出来.概括来说,汉族服饰细致中体现著传统礼教;北方少数民族服饰表现出浑厚质朴,威武粗犷;西北少数民族却奔放潇洒,凝重简约;西南少数民族则秀丽多姿,丰富多彩.每个民族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产方式和艺术传统等特点,无不体现在衣冠服饰上.纵观五千年的中国服饰历史,尽管千变万化,但在款式,纹样,色彩,面料等方面,都融入了民族的人文精神,衣冠服饰是记载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篇章.
中国的服装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周代以前,为蔽体御寒时代;周礼制定,以至清末,属政治表徵时代;君主政体结束后,新的服装文化特色,类属模糊不清.中国服装制度的大原则是「上得以兼下,下不得僭上」,故社会阶级愈低的人,能选择的服色就越小.故历朝政府均以列举式,规定不准使用的颜色,每一阶层的人就在他能用的范围之内发挥,虽然每一朝代均有禁用色之颂布,但随著服装文化的进步,政府的规定经常是跟在流行的背后,因此,有时禁用色也就意味著即流行色.一个时代之所以选择某一颜色作为流行服色,事实上隐含著该时代的政治取向.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环,故智识份子重视,他们的好恶,向来影响时代文化取向.事实上,服装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在传统的长河中,沈甸了无数的宝藏,挖掘都来不及,向忍遗弃 但重拾它时,必探究其意义所在,琢磨出真正的精神,劣辨何不该扬弃,何不可遵循,建立我们现代的中国文化. 赞同0

4. 旗袍与军装讲的是什么

故事讲的是二战时期万恶的纳粹做这让世界辱骂的事情。

女主舞蹈演员,因为事业原因自杀穿越回二战遇见男主,女主三观超正后来爱上男主,但还是觉得男主该死,亲眼看见男主被绞刑。

因为要完成系统交给她的任务和男主发生了很多交集,即使墨尔德斯将他满腹温柔赠予沈云疆,但二人的世界观完全不同,男主满手杀戮他们注定无法在一起,最后墨尔德斯满含深情说了我爱你,便被处决了,而沈云疆则在最后一刻也回应了这份感情。

其他:

部分内桐悄弯容:这是一间运轮极其简陋的屋子,空气中隐约飘着一股奇怪的腐臭味,沈云疆环顾了一下四周这糟糕的环境皱紧了眉头,这是哪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她的头为什么这么痛。

她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到自己身上这局闷件用金丝绣线勾边的墨绿色旗袍,突然记起来自己参加公司的年终尾牙,作为主持人在台上讲话的时候,头顶的投射仪突然掉了下来,砸中了她的头部。

可是她现在为什么没有在医院,而是在这么个鬼地方,现在华夏还有这么破旧的屋子吗,破成这样还能住人吗,正疑惑间她听到沉稳而又有节奏感的脚步声传来,在她的面前站定,“亚洲人”冷冰冰的声音传到她耳朵,她抬起头来。

以上内容参考:旗袍与军装-笔迷屋

5. 旗袍的由来300字作文

旗袍,它还是起源于十六世纪中期满族妇女的民族服装,至于这种旗袍是谁设计的,又是怎样得以推广的呢?满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传说,从前镜泊湖畔有个满族渔家姑娘,因为长得脸黑俊俏,心灵手巧,人称她“黑妞儿”。她觉得穿着古代传下来的肥大衣裙,打鱼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种连衣带裙多扣拌长衫,既省布合体,又劳动方便。后来,她被选进宫中封为“黑娘娘”,因过不惯官廷生活,穿不惯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从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长衫。皇上认为她擅自改变官廷服饰有罪,就赶她出宫,并一脚踢中她后心而死去。关东满人听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还穿起她剪裁的那种长袍来纪念她。后来,在旗的妇女认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为“旗袍”。说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妇女,都变得十分苗条、俊美,据说那是心灵手巧的黑娘娘在晴中帮助她们打扮哩。

当然,这仅仅是民间传说,但也说明这种满族的民族服饰旗袍由原始的宽腰身直筒式逐渐形成现代汉旗妇女喜爱的线条流畅、贴身合体的流线型旗袍,是经历了多少的漫长演变。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过脚。只有满族妇女出嫁时,才穿过脚旗袍,作为出嫁礼服。因为,满族贵族妇女都穿高跟木屐,所以,她们的旗袍过脚,以便将脚盖住。清世祖入关,迁都北京,旗袍开始在中原流行。清统一中国,也统一全国服饰,男人穿长袍马褂,女人穿旗袍。以后,随着满汉生活的融合,统一,旗袍不仅被汉族妇女吸收,并不断进行革新。特别随着辛亥革命的风云,旗袍迅速在全国普及。从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装盛行的短袍,旗袍亦随之变短,身长仅过膝,袖口缩口,滚边变窄。三十年代中期,旗袍又渐渐变长甚至曳地,两边的权开得很高,里面衬马甲,腰身变得极窄,以至贴体,更显出女性的曲线。四十年代,旗袍再度缩短,而袖子则短到直至全部取消,几乎又回到二百年前的长马甲时代,所不同的只是更加轻便适体,变成流线型。近年来,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现了后装袖、有肩缝旗袍,暗褶式开衩旗袍、短连袖旗袍、无袖旗袍等等具有当代开放气息的新款式。

汉族妇女为啥喜爱穿旗袍?主要旗袍的造型与妇女的体态相适合,线条简便,优美大方,所以,有人认为旗袍是中国女人独有的福音,可起到彩云托月的作用。而且,旗袍是老少宜穿,四季相宜,雅俗共赏。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穿着者的不同需要、爱好,可长可短,可做单旗袍、夹旗袍;也可做衬绒短袍、丝棉旗袍。并且,随着选料不同,可展现出不同风格。选用小花、素格、细条丝绸制作,可显示出温和、稳重的风韵;选用织锦类衣料制作,可当迎宾、赴宴的华贵眼饰。因此,当中国旗袍在日本、法国等地展销对,很受当地妇女人士欢迎,她们不借重金,争购旗袍,特别是黑丝绒夹金花、篓金花的高档旗袍,最为抢手。总之,旗袍正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服饰美。它不仅成为我国女装的代表,同时也公认为东方传统女装的象征

旗袍的大概起源--旗袍最早是满族旗人的长袍,宽袍大袖,三百年来没有改变。

“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到三分像,上海已经变了样。”这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于世的歌谣,但已形象地反映出上海在当时的服装界占有多么显要的领先地位。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说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被称作Chinese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风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从上海风靡全国各地。让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实际上是三十年代的旗袍,旗袍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尤其很受上海女性的欢迎。加上这一时期外国的面料不断地进入中国,各大报刊杂志上都有服装专栏,还有当时流行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推动时装的产生与流行。各大百货公司也常常举行时装表演及展览。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国的时装中心,因为当时欧美的追最新款式仅隔三、四个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国各地都以上海为样板,竞相模仿。国内外通商交流的机会越来频繁,欧洲进口的布匹、羽纱、呢绒、蕾丝等纺织品大量涌入,使得人们选择的范围广了、着装的观念也改变了。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了30年代旗袍的主流了。三十年代的上海上流社会名门闺秀追赶时髦、享受奢华的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她们崇尚西化的生活:游泳、骑马、跳舞、打高尔夫球,这也就要求服装更美观、和体。加上30年代欧美流行收腰就更体现出女性美,这就注定旗袍会变得更修长而紧身,并有高叉,从而符合30年代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两个特点:“中西合璧,变化多端”。当时爱美女性旗袍穿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领和袖采用西式服装做法。如西式翻领、荷叶袖、开叉袖、还有下摆缀荷叶边,或缀不对称蕾丝等夸张的样子,但这仅是一些明星和贵妇的社交礼服,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将旗袍和西式服装搭配起来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绒线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围巾,或戴上珍珠项链显得大方而别致。

当时修长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烫发、透明丝袜、高跟皮鞋、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都是最时尚的装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后来,还出现一种改良旗袍,就是在剪裁中加入很多西式剪裁方法,从而使旗袍更合体、更实用。旗袍,成为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国服”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近代上海的开埠,没有“中体西用”,“西学东渐”就不存在旗袍西化,也就无所谓“海派旗袍”了。

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事实上,深衣与袍服颇有差异,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当于把上衣下裳连成一体;袍服则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义,后来袍服逐渐被接纳为一种稳定的服饰式样,与上衣下裳的服制并行不悖。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起始多为交领、直据,衣身宽博、衣长至附、袖较肥阔,在袖口处收缩紧小,臂肘处形成圆弧状,称为“袂”,或称“牛胡”,古有“张袂成荫”之说。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服饰上的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其他激烈活动,这种服式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较适体。历史上,汉族人民也曾多次采纳这种窄身合体的袍服样式,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就是比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风行一时,胡服在唐开元、天宝年间与胡妆、胡骑、胡乐同为时人趋奉,可算异域文化一次大面积的流行范例,属于长安街头当年的“舶来品”。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雉发易服浪潮,律令之严性命攸关,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清朝统治者强调满语骑射,力图保持其固有的生活习俗和穿着方式,一方面要用满族的服饰来同化汉人,同时又严禁满族及蒙古族妇女仿效汉族装束,从顶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可见一斑。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地。此时的清王朝正摇摇欲坠难以为继,清廷内外交困,国力式微。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闭的国门。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军队也改练新军。在中国学生和军人中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与西式军装、军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端。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商埠开放的上海华洋并处,五方杂居,成为十里洋场奢靡繁华之地。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服装装饰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青楼女子等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于成熟。产生于辛亥革命后,北伐战争时期始渐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别于旗女的长袍。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这在以后的章节中将会详细介绍。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遇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旗女与汉女的着装

作为女性着装的旗袍,与旗女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旗女,是指旗人家庭中的女性成员;旗人,则是清代对被编入八旗的人的称呼。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满族为主体,融合了汉族与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内。八旗中除清朝皇族爱新觉罗的宗室、觉罗以外,还包括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分别由归附的汉人和蒙古人构成。清初八旗汉军有26万之众,是八旗满洲、八旗蒙古之和的3倍。因此,旗人不仅是满族人,还可以是蒙古族或汉族人。这样,把旗袍定义为满族人所穿的服装也就有失准确了。满族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擅长渔猎并四处游牧,他们所穿着的袍四面开权,有扣绊束腰带,脱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后来归附于他们的汉人和蒙古人也采用了这种服式。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确立,旗人的袍服有所变化发展,与满洲早期的样式也有所不同,这时旗女所穿的袍可说是旗袍真正的?前身,到民国才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旗袍,称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装与汉族妇女的两截装束,在清初有着明显差异。

6. 一袭旗袍岁月静美散文

身着旗袍的女人如诗,淡然绝美。

身着旗袍的女人如画,美艳动人。

身着旗袍的女人如歌,悦耳动听。

身着旗袍的女人如梦,甜蜜温暖。——题记

烟雨朦胧,炊烟袅袅,手撑油纸伞,着一袭青花瓷旗袍,轻盈的走过悠长的雨巷,走在小桥流水的雨帘,站在桥头,清眸流盼,凝望一江春水向东流,那画面是多么的迷人。

不知曾几何时,我渐渐的爱上了旗袍,那一排琵琶扣下荡漾着许多女人美丽的梦,旖旎着东方美的韵味,让我想起了民国旧上海时期,阮玲玉、林徽因、张爱玲、电影中的张曼玉,都喜爱身着旗袍,同样都是美女中的极品,她们身着旗袍,或婀娜多姿,或摇曳如花,或冷艳凝香,或妖娆美艳,这些优雅的气质来自女人高贵的灵魂。她们可以如诗如画如歌如梦的映入你的眼帘,进入你的心底。

身着旗袍的女人如诗,可文雅从容,可风情万种,站如花,行如莲,一步风情,一步流连,一步诱惑,一步端庄。这些如诗的风姿,首首可以如诗,首首淡然流畅,首首美丽绝伦。

身着旗袍的女人如画,可美丽极致,可高贵大气,一幅清新如风的画,一幅古典韵味的画,一幅喜庆热闹的'画。这些如画的美景,幅幅引人入目,幅幅让人着迷,幅幅美艳动人。

身着旗袍的女人如歌,可温婉动听,可柔情似水,余音袅袅,浅吟浅唱,一首宫商角徵羽小调,一首淡如清风古典歌曲,宛如音符的精灵,轻柔洒落在心窝里。这些如歌的柔词,支支清耳悦心,支支动人心弦,支支悦耳动听。

身着旗袍的女人如梦,可是甜蜜的梦。可是温暖的梦,是文艺情怀的梦,是浪漫少女的梦,是优雅美妇的梦,一袭旗袍给予了女人优雅端庄大气与自信。这些如梦的情景,场场迷人心扉,场场醉心其中,场场甜蜜温暖。

一袭旗袍,修得纯净内心,从容性情;一袭旗袍,诠释岁月静美,永恒不变;一袭旗袍似诗画藏在每个女子心中,以万变的姿态穿梭在每个女子的梦中……

7. 我穿旗袍经典抒情散文

冬日的夜晚,光阴有些漫长,很多时候喜欢给自己找一些事情做做。晚饭后,打开衣柜整理那些不常穿的衣物,一股檀香的气味瞬间弥漫开来……

一件粉白色的亚麻面料旗袍,映入我的眼帘。本就是喜欢怀旧的女子,今日面对这样一件旧了的旗袍,很难消除我笔下不再感慨。有些东西冥冥中在召唤你,使你不得不搁下一切重新去邂逅它,亦如旗袍。今日闲淡,我便把旗袍一一翻出来,连同一些远去的日子也一并翻起,在唇齿间咀嚼一份檀香味。

大三的那年,因为一部电影《花样年华》爱上了旗袍,爱上了这蕴含忧伤与华丽的服饰。于是,跑遍了整个小城,在一个小巷子的拐角处遇到一家即便拆迁的旗袍店,买了一件亚麻面料的粉白色旗袍,几乎花掉了我两个月的生活费。那时候真傻,为了这样一件衣服,我宁愿节衣缩食半年,竟然当成减肥。本就是属于清瘦型的身材,还美其名曰的减肥,女孩子的心事都写在脸上,矫情。

我穿旗袍,是因为我想在还可以奢华的年纪去温习那旧上海的风情,虽然我非江南女子,也没有身处江南的体验,但我仍旧怀揣一枚江南情结。似乎,在梦里我已是江南小巷里的娉婷女子,手握诗书,一方阁楼,凭栏而望。倘若淋漓地下一场雨,雨后的黄昏,我更喜欢身着旗袍,把心事写在一袭衣服上,婉约成一行清浅的水墨素花,在最美的年华里,无休止的开放。每个人都拥有一段翠绿年华,又有谁会忘记那青葱的时光?

曾经的粉白色亚麻旗袍,至今仍旧纹理平整,不毁一丝一线。那少女时代穿出的味道,依旧会在每个怀旧的夜晚萦绕于窗前,久久无法散去。若说,真正的把旗袍穿出一道风景,那还是多年后的一回。

喜欢怀旧的女子,多少都带点忧伤的味道,这是别人对我的评价。我穿旗袍不免有了几份清瘦,因此要真正的量身裁衣,才能穿出一种味道。去一家名为“秋霞布庄”闲逛,看重了他家新来的青花图案料子,对着镜子比划。老板人很精明,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思,三言两语说得我心花怒放,当下订好了一件青花旗袍。半个月后,取回穿上,当真是合体素雅!连我那一刻都爱上了自己。

那个夏天,我从校园经过,成了一道奇异的风景。不同的人看自然是不同的风景,学生看的是老师的美丽怀古的个性衣服,同事感知的是久远的年代里的繁华,或许还是惊讶我还没发胖的形体,而我想要的是一份平静、一些记忆里搜寻的'片段,却记不清是那个时代。

青花素雅的图案,外加旗袍的风韵,华美了我的表象,让我多了几许不为人知的寂寞。爱美的女同事,也大胆效仿,偶尔晾晒一下自己的旗袍,终究女人到了三十几岁因为腰围,还是放弃了对旗袍的执着。似乎我和这些旗袍有着不可意会的情缘,岁月在我三十几岁后,依旧赐我不变的腰围,那一尺八足以让橱柜里的几件旗袍轮着换,也丝毫不见紧巴。

时光偷走了我很多东西,可这份怀旧情节却愈发浓郁,留不住光阴,能够留下来的只是一些记忆。喜欢读白落梅的文字,想象中那梅花盛开处,一袭白色长袖旗袍,雅致的女子从诗书中款款走来,不动声色就已经令人屏住呼吸,怕世俗的纷扰扰了她的清宁。看她的《我不穿旗袍好多年》,萌发了我平淡文字里的旗袍情节,忽而觉得自己即便是东施效颦也定要为旗袍做一次华丽的落笔,尽管文字平凡的要命。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话:穿旗袍的女子,倘若觅不到一个可以为之情深的男子,哪怕她心怀锦绣,哪怕她风姿万种,也不过是一抹孤独的风景。那么,在世人的眼里,穿旗袍的女子,一定是孤独的,或许我也是孤独的。我竟然痴痴地恋上了它,仅仅只是一件服饰而已。不知道我穿着旗袍是否也会打动一个男子的心?只是旗袍里藏着的那颗高傲的心,我没有。我有的是温和的心,却被冰冷的外表遮掩着,也可能会被任性的脾气耽误掉,想来倘若真正碰到心仪的男子,也不会有人懂我这不入世俗的衣物里还藏着一颗暖暖的心。

穿上旗袍,我和周围的人有些格格不入;褪去它,我却无法演绎我那份深藏的寂寞。感叹,世间竟有一种服饰可以揣测人的内心。

雪小禅说,我一直以为自己是素着脸不化妆扎着马尾穿着牛仔裤的女子,穿上旗袍的那一刻,我惊觉我是妖娆的。

穿旗袍,就像爱上了一个心仪的男人,暗恋的岁月,只属于自己。别人无法体会你心中的甜蜜,自己知道自己有多爱他。

旗袍是寂寞的,所以我不常穿它。毕竟我是世俗中的女子,太多的东西牵绊着,无法真正读懂它华丽袍子下面的忧郁。但我依然会选择一个我行我素的日子,把它重新穿上,那怕只在家里或者就近的巷子里转悠一圈,也不枉费我一个女子的华丽美梦。

去年的一件紫色小花盘扣旗袍,给我三十五岁的年华增添了几许妩媚。穿它,我喜欢走在五月的渭水河畔,即便引来异样的目光,我也不会顾及。至少,这种珍贵的情结不虚度我的年华。但那些旧了的旗袍,我不舍得丢弃,存放箱底,隔了时光再看,仿佛完美到胭脂鲜翠。

现在,我还喜欢穿旗袍,倒不是因为我的身材依然可着装,只是我与它之间像是有了“孽缘”,终究扯不清。今夜,摊开的素纸上,我再叙旗袍情深,不知谁与共鸣?我想有些故事还是在水墨里淡开,最美!

8. 有关旗袍女人的精美散文美得窒息

穿上旗袍的女子,她甜美了一个诗人的文字,装饰了看风景的人的梦,使诗人独独恋了一世。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旗袍女人的精美 散文 ,供大家欣赏。

有关旗袍女人的精美散文:穿旗袍的女子
也许你宁为男子,喜欢男子那风度翩翩的儒雅,气势恢宏的英雄慷慨。我不是一个女子,故不大关心身上穿着、打扮得怎样典雅、妩媚,衣服于我只在是否保暖、干净,毕竟男子的胸怀是去改造世界,创造奇迹的。可是男人欣赏的眼光却不是那样的呆滞、木讷,男子发现美的眼光往往是超乎想象的敏锐,不着自身却能发现美,也会对美的事物迷恋万分,或者可以说男人对美欣赏的敏锐是优于女子的。

不必要经过长长的一段时间去邂逅一个人,不经意间的遇见便会心动,哪怕是一刹那的擦肩,不需要暧昧不清的让人烦忧,只需要静静的欣赏。那呈现的是春花绚烂的颜色,是夏雨莲荷纠缠,是秋叶绯红的静美,是冬雪飘飘洒洒的纯洁。能激起诗人思绪肆意的泛滥,那徜徉是在幽雅与灿烂的边缘一样的心境,或许也只有穿上旗袍的女子才会做到,典雅的身姿、那娉婷像极了天上的仙子,要是从街巷路过,或许也会像罗敷一样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视觉的挑剔也是那样默默的诚服!

人们在对待美丽和幽雅往往是很矫情的,眼睛总是那么的挑剔,男人也是一样的挑剔。然而,当着一袭旗袍女子出现的时候,会让这种矫情与挑剔显得那么的黯淡无光、黯然失色。不由心志的久久心动,然后是赞叹,那赞叹像诗人用美丽的诗句赞美生命一样的充满力量,蕴涵深意。

时光的隧道里!观之,民国最是多情的,不止是文字里走出的那丁香一样淡淡烟雨空濛的雨巷,世人更钟爱的或许是因为女子身上吻着青花的那一袭旗袍衣装。美丽的 句子 写也写不完,一身旗袍辉煌了一个时代,一身旗袍点缀了多情的江南,使江南更加的幽美、迷离。江南的烟雨迷离了那个雨巷,打着雨伞,着一身青花旗袍的女孩,装饰了你的雨巷,也装饰了我的江南。旗袍、江南,雨巷,一起闯入你的梦乡,爱恋便是一世的回眸与等待!

在江南,多么希望逢着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那娉婷,那妖娆,安静着水墨江南,美丽着九夏秋荷。我不知道用什么来修饰江南才更贴合江南的美,可是当你在荧屏里看到着一身青花旗袍的女子走过街巷的时候,那眼神、那明亮,像极了天上闪耀的星辰,烦恼、疲倦像是烟尘一样的飘飞到云霄,沉浸在梦里,即使滴落的雨湿了衣角也是那么朦胧。只是注定你爱上了那个街巷,你的 日记 本里填满了青花,装满了街巷。爱!变得那么的轻易,爱得那么诗意,爱上便是死心塌地的执念。

你会很快的恋上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不需要约定、打算和计划,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也许是在幻像里朦朦胧胧的侵入、占有,是那么的持久,超乎恋人的距离。她是梦幻里的情人,是现实里的泪痕。

旗袍的美,是时间沉淀着岁月泛滥着的虹。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喜欢她那文字里穿梭着各式各样穿着旗袍的女子,她们的命运绚烂得像极了它的花纹,境遇凄婉的绽放尽是那么的永久。纤细,优雅,自然,是那么的切合曼妙精致,似乎上帝创造了旗袍是专为它而生的一样。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旗袍与美丽、优雅就像孪生一样的投缘。有人说:时间使它美丽,丑陋容易使它消亡。

穿上旗袍的女子,她甜美了一个诗人的文字,装饰了看风景的人的梦,使诗人独独恋了一世。上海这个城市的温暖与柔情似乎也是感染了她的蛊,它妖娆,它是春天里柔嫩的妩媚。张爱玲说:中国男人的生活比女人自由得多,但衣服恰恰是相反,单凭这一点我就不愿意做一个男子。旗袍,她是爱的,爱的时间胜过了她爱一个伴侣的温度。美丽的女子总是臆想着生活如自己幻化中的一样美丽,拒绝庸俗成了不变的定理。线条与曲线组成了世间最美的画倦,干净,素面朝天,不施粉黛,静静的行走在斑斓的世界里,宛若一泓清泉,从山之巅缓缓的飞泻又溅飞到云天,晕开一圈圈炫目的光环。

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这一袭华裳精美了江南的小城与村庄,繁华了十里洋场的胭脂霓虹。连恨、妒嫉都是那么的充满典雅的韵味,有人这样写过“生活的残酷还没有受够?还用烙铁装饰没脑子的头”。得而未得者,愤怒也是那么充满诗意!

穿上旗袍的女子华贵却不失含蓄,妩媚而不失典雅,“王子挑选宠儿,外套寻找它的模特儿”,到底是这袍选择了最合眼的模特儿,还是模特儿给了袍醉人的风情和灵魂?反正醉意朦胧的人总会忘却山水是真···

“束身旗袍,流苏披肩,阴暗的花纹里透着阴霾”的毒。常常将思绪陷在水墨渐淡的画布里,那个久远的年代、那个冷香端凝的旗袍女子缓缓穿尘而来,一架留声机传出舒缓浅淡的音乐,老藤椅在透过窗棂的斜阳下轻摆,旗袍女子依窗而坐,抚红弄翠,有着临花照水的清闲雅致。就似一个散发着无限风情的精灵,不张扬却显山露水,演绎着雪莲似的圣洁高雅,含而不露的矜持,如水的娴静温柔。

她的美透着考古的文艺,我们都是观赏者,静静的挖掘,韵味深远。那绚丽的色彩、明艳的花纹,大雅即大俗,大俗即大雅;婉约的样式,精致的盘扣,沉静透着魅惑,古典不失性感。穿越了百年,旗袍的内涵依然流溢着风韵。它氤氲着含蓄静敛、风情缱卷的唯美,似一缕花魂历久弥香。稀纺旗袍,轻盈而妩媚;镂金碎花旗袍,华丽而高雅;黑平缎高领无袖旗袍,凄美哀愁而不失神秘。

我想世间没有人不愿意美丽,也不会拒绝美貌,是故,但凡女子都有一个美丽的梦——穿一身旗袍。要是你说不,除非你拒绝美丽!
有关旗袍女人的精美散文:旗袍·女人
女人轻裹一袭旗袍,盈眸浅笑,露出一份从容、显出一生优雅。女人似水,旗袍如丝,人以袍显,袍因人彰。触摸着旗袍,女人的心无比的透亮、恬静、闲适。旗袍为女人似花装点生活,似诗演绎人生,似泉滋养爱情,似风轻驻灵魂。

在馥郁的季节里,众芳之中,旗袍总是很柔细地紧贴着女人,把她的一生交付给了女人,而女人往往以绝美的姿态把绚丽的青春献给旗袍。在这时空的交汇里,可以放进诗歌、文人、戏曲。旗袍与女人在彼此眼眸的触碰间锁定了前世今生的爱恋。

公众情圣的旗袍:领有高领、低领、圆领、方领、凤仙领;襟有圆襟、如意襟、方直襟、三角襟、琵琶襟;面料有丝绸、锦缎、真丝;图案有针锦缎,双鱼、富贵花、梅花的纹饰及水墨画描绘的花卉图案。色彩丰富,款式别致,含蓄优雅。女人穿着旗袍款款走来,眼波流转,顾盼生辉,暗香浮动,疑似妲娥画中出,一帘彩蝶空中泻。

喝茶养心,抚琴通情,穿袍知性。薄如蝉翼的旗袍紧贴着肌肤,轻得如丝,柔得象风,暖得像炉,于是女人从肌肤到灵魂得到了抚慰,感怀心灵深处的爱恋,寻找那份久违的古典情怀,体味人生浮沉。

身着旗袍的女人,修炼的是一身气质,讲述的是一生 故事 。

那身浅蓝底泼洒着阴柔碎花的旗袍,小巧的立领藏着纤细白润的脖颈,裹住曼妙的身材。恍如在乌衣巷口夕阳斜,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正撑着一把油纸伞,袅袅地从雨巷中穿行于婉约词派韵里的愁与怨。

竹影横斜,庭院深深,珠帘拂动,那身娇惑妩媚的玫色旗袍主人唐婉,小睡乍醒,正轻抚玉琴“疑是水仙梳洗处”。

静谧的夜晚,疏帘铺月,隐隐绰绰似云轩信笺上落滴泪珠,珍珠耳坠,翠玉手镯,绿宝戒指,金绒丝袍的张爱玲,玉盘净手后焚一炉沉香,向我们讲述人生华丽又苍凉的古老故事。

铅华洗尽,春色难留,更可添家愁国恨。凌波罗袍,易安执卷,也不忘把《易经》《论语》时时温习。朗月清风,袖剑长舞,燕飞忙、莺语乱,熏风里惹得绿羞红褪。

旗袍装饰了女人,女人成就了旗袍。钟情于旗袍,红红绿绿的浓墨重彩,静水深流。如一池珠花,一抹云烟,一袅飞花,一弘彩霞。雅若空谷幽兰,简如琼娘素缟,洁如秋蝉清饮,艳如红梅迎雪。或简或素,或艳或丽,摒弃的是人世的浮躁与矫情。女人体味的是一缕情丝,一份雅致,一种心境,一生爱恋。

女人轻裹一袭旗袍,灵魂找到了栖息。在人生岁月的盛开与凋谢之间,婉约的旗袍与有事故的女人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联袂演绎生命价值的美丽。

愿每个女人心中藏有一个旗袍梦:着一身旗袍,优雅的慢慢变老。

9. 婀娜旗袍诗散文

迷恋旗袍,却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许是在看过张爱玲笔下用旗袍演绎人生的女子之后,也许是看了电影《花样年华》里婀娜妩媚的张曼玉之后,也或是,色戒里的汤唯穿旗袍出现惊艳的那一刹。迷恋旗袍,迷恋它的潋滟生姿,迷恋穿起它时静静的时光。旗袍,像是浮生里低吟浅唱的诗歌,有着极致韵味和洒脱,也寄托了太多时光与心事。

年幼时,看过大人穿旗袍。锦绣的丝线,复杂的花纹,伴随着身体的曲线妙曼生姿。浮光深处,是被旗袍包裹的鲜活生命,走过街头,走过小巷,走过烟火的人生。从远处望去,在那朦胧的夜景中,一群穿着旗袍的女人招摇地走在街上,她们娇笑着,手里拿着一块丝帕,或是抬起手擦擦额间,或是轻掩嘴笑着,看着她们扭动着身姿从容而过,最后只留一个让人心魂荡漾的背影。旗袍,总能让女人变得更温柔风情,穿起旗袍的女人,举手投足间有种不知明的魅力,仿佛,只要你看了一眼,就再也移不开眼睛,你的心你的魂就生生地定在了那个倩影上。

一直觉得,穿旗袍的女人,都是有故事的。喜欢看张爱玲穿旗袍的那张照片,高高的领子服帖在优雅的脖颈上,再往下,是被旗袍包裹住的身躯。那张照片上的张爱玲,头颅高傲的扬起,以一种亘古的姿势定格。轻盈的旗袍下,又掩藏着怎样桀骜的灵魂?她说:“生命 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那她在这张袍的包裹下,又经受了多少虱子疯狂的撕咬?穿旗袍的女子,有太多惆怅与寂寞。隔着丝金点缀的旗袍,就能闻到岁月的味道。淡淡的愁与涩,浸透每一件旗袍,收在柜中,是不能触摸的流年,穿在身上,是历久弥新的风尘。

旗袍的美,是《倾城之恋》里白流苏淡淡的婉约气质,是旖旎的旧上海暗生的风情,是半世纪前东方女性特有的古典韵味。旗袍,仿佛承载了几世的风雨,从旧上海嘎嘎的汽笛声中走向现在。越久的时间,越能酿造出旗袍的独特韵致。浅色碎花的旗袍,有一种灵动的美,星星点点的碎花,是时光里绽放的年华,素静安然。而锦绣花纹的旗袍,总是带些颓靡的艳,是深夜里暗笑的玫瑰,带着妖娆冷艳的刺,或是一朵朵倾世的牡丹,轰轰烈烈地盛开在绒面绸缎上,以一种不甘的姿态包裹着每一个寂寞的灵魂。

曾看过《花样年华》,惊叹张曼玉能把旗袍穿出生命。每一次的换装,都意味着新的情绪。似水的年华里,相遇了一个知己,于是旗袍变得更有生命。“我们不会像他们一样的”是谁先把承诺打破,让旗袍美到窒息?幽暗的楼梯道里,古老的音乐不停地放着,谁一袭旗袍款款走来,惊了浮世?你来,我往,这一切如旗袍一样沉默,但每一个擦肩,都在日后变成明媚的思念,让一地的姹紫嫣红开遍?穿上旗袍的张曼玉,是有自我的。她能把旗袍穿出伤感与哀怨,也能让故事沾染韵味和端庄。她的旗袍,在夜里折射出娇羞的影,等待一个人扑捉,可那个人最终没有走上前,于是结局把慰藉变成了回忆,留在了相聚的那些年里。走廊里,楼梯口,包房道上,旗袍,总掩藏着太多秘密。那些相知相守的时光,那段岁月静好的日子,终于在一枚船票里搁浅。曾经穿旗袍的婀娜背影,随着曲终人散定格在不能说的时光里。许多年后再回首,旗袍依旧留在那里,招摇了浮生,迷乱了人世。

旗袍,可以美丽到让人惊艳,也可以荼蘼一树的花开。《金陵十三钗》里的旗袍,有一种不死不休的美,散发着气场与炽烈,让人心惊。玉墨一身暗绿色的旗袍,撑起了旗袍极致的美感,她的每一个回眸,都让人窒息。灰色的硝烟里,旗袍的影频繁地出现,那是一群旗袍女子从远方走来,婀娜的倩影沾满了风雨,她们走过苦涩的尘世,留下惊艳的过往,把旗袍的艳丽穿出了纯粹,把不能言说的辛酸变成了笑靥。多少次,她们的笑,大气又无谓,沉重又伤悲,嘴角勾起的是看不透的人世薄凉。风尘高调的旗袍,招摇在动荡的烟火里的旗袍,是女子不甘沉沦的命,也是让人心疼的侠骨柔情。旗袍虽然华美,但很少人能穿起它的悲,浓烈到极致的美,注定要被摧毁,太过惊艳的东西,往往背后掩藏了太多无人知的故事。秦淮河畔,一群舞女的艳俗,总能为历史涂抹浓重的`一笔,让后人感慨叹息。秦淮烟酒深处,旗袍,始终以一种惊艳的美,诠释着不能说的悲……

又见王佳芝的旗袍,蝴蝶的盘扣结出一种雅致、洒脱的心境。心若喜欢,旗袍的颜色就是淡的,浅色的花纹里有一种古典的雅致,一身轻盈的旗袍,能淡化内心的沉重。心若不喜,就把眼线描上,红唇画好,一袭重色的旗袍勾勒出洒脱的时光。即使眼前是面对着重任,王佳芝也也能用旗袍遮掩眼里的慌张,不管是石绿素底兰花长旗袍还是孔雀蓝空花的镂空旗袍,总能被她穿出一种淡然和从容。旗袍,能把一个人的身层层包裹,却不能束缚一个人的心,对一个不该动情的人动了真情,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心拿出,然后穿着旗袍死去,告诉别人,我的一切还在这里。一枚六克拉的钻戒,可以俘获一片真心,也可以置人于死地。但无论结局如何,相信那段淡然洒脱的时光依旧在这里,是爱是恨,是生是死,是醉是醒,是留是去,一切都藏在旗袍里。

迷恋旗袍,迷恋它掩藏的故事和身后不可追究的岁月时光。喜欢穿起一件旗袍,打着一把纸伞,走在青苔小路上,那时候,天或许在下濛濛的小雨,但心一定是放晴的。闻着空气中混合着的淡淡泥土清香,走在无人的地方,远方黛青色山峦若隐若现,天上的云少了一个角,听着鸟啼莺转,闻着清新花香,任时光安然长好。亦或是走进江南的古巷,路过青瓦红墙,看遍莺飞草长,伫立在老旧的桥边,看桥上熙熙攘攘,听桥下湖与水拥抱时的清唱,让旗袍的风姿,点缀江南水乡温柔的旧梦,让旗袍的流影,都被岁月悄悄地暗藏。

心静时,无人处,穿一身旗袍,婀娜走过,留下一地暗香。不要言说,不要回望,待后人发现,那是深深浅浅的诗行。

与从军装到旗袍散文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维多利亚的秘密睡衣质量好不好 浏览:397
五爱和西柳哪里女装多 浏览:661
衣怎么改成裤子 浏览:660
玉林外发裤子加工价钱 浏览:641
胖子怎样搭配牛仔外套 浏览:666
裤子染上草的颜色 浏览:506
c2无袖男装图片大全 浏览:654
卡通动漫裙子素描图片大全 浏览:36
美古无开衩旗袍排行 浏览:255
个体童装要营业执照吗 浏览:161
英语漂亮的裙子 浏览:261
校服上画的霸气字 浏览:993
搭配裙子的衣服蝙蝠衫 浏览:475
太平鸟皮带怎么样 浏览:920
在卫衣里穿什么 浏览:176
类似于速写的男装品牌 浏览:662
浙江女装网批发 浏览:320
穿风衣背什么颜色好看 浏览:486
真理商店帽子卖多少钱 浏览:458
黑色中长款卫衣下面搭配什么 浏览: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