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民国女土匪临刑绝命照,为何身穿丝绸旗袍像贵妇
民国时期是土匪最为盛行,战争频发整个国家都处在战乱危难之中,人民饱受疾苦,民不聊生,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本以为国家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谁知又起了内讧,土匪开始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国家就不得不派出大量的兵力采取大规模的剿匪行动。
张淑珍被捕后,关押在长春的军法处,后来张作霖想把张淑珍押往八面城,但军法处觉得不能放虎归山,当机立断临时处死张淑珍,并拍下临刑前的照片送往张作霖的府上,只见照片中的张淑珍,身上穿这紫底白花的丝绸旗袍,头上戴着黑色绒帽,化着精致的妆容,气质高贵,就像一个贵妇一样站在那里。
邱淑贞女儿沈月更新了个人社交账号的动态,目前身处韩国的她,出席在当地大学举办的时装秀。邱淑贞女儿韩国时装周,玩制服杀配短裙太撩人,你怎么看?
在韩国出席多个时装活动并与多位韩国艺人会面,有传言称她将在韩国正式出道,并会改艺名“Ayla”。沈月目前已在韩国首尔逗留两个月,在之前的时装展中曾与super junior成员金希澈见面,外界盛传她已与韩国经纪公司签约准备出道,而她参加时装活动也有被韩国媒体报道,并以“Ayla”来称呼她。
❸ 作为民国时期的法定制服,中山装有何特别的意义
作为民国时期的法定制服,中山装其实是有政治意义的。当时孙中山因为觉得穿西装太贵,而且也不太舒服,工作的时候不方便,因此就自己设计了中山装。由于当时辛亥革命已经成功了,所以说孙中山在设计中山装的时候放了很多的小细节在里面了。
自从孙中山穿了中山装以后,这种装扮就开始流行了,跟西方的西装相比,中山装更具有中国特色,而且穿起来也更加舒适方便,没有西装那样死板。因此逐渐的中山装就变成了民国时期的一种法定的制服了,也有中式西装的说法。而且由于中山装是孙中山设计的,所以说最后就用了孙中山的名字命名了。这也算是民国成立以后,当时政党推出的最正式的服装。
❹ 找一个民国类型的电视剧,一个穿黑色旗袍的女的在床上用飘带和高跟鞋杀了男人
电影:黄庙村·地宫美人,54分钟左右
❺ 民国时期服饰是怎么样的
民国制服的造型基础除了中装之外,还加上了西装或中西合璧的元素,总体上可以分为中式传统、西式摩登与中西合璧三大类别。
男性服饰:从长马褂到中山装、西装
女子的着装恰好反映了当时女装的三种主要类型。第一是上衣下裙类,青年妇女多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裙,下穿黑色长裙,裙下不施绣纹,衣衫也比较朴素,这是民初女装的时尚。第二是上衣下裤类,这与上衣下裙类似,只是下装的裙改成了裤。第三是旗袍,这是属于满汉交融类型的旗袍,大襟右衽,连袖直身,其特点是宽大、平直、下长盖脚。但是不久,旗袍的长度缩短,腰身收紧,曲线明显。
❻ 民国有几起著名的政治谋杀案,请简介以下。
宋教仁案
1913年初国会选举,国民党获得参众两院392个议席,成为国会中的多数党。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党将以多数党的地位组织责任内阁,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出任内阁总理,从而成为总统袁世凯独揽大权的最大政敌。袁世凯以50万元钱拉拢宋教仁,遭到拒绝。1931年春,宋教仁路经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到达上海,沿途发表演说,批评时政,反对袁世凯专权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使袁世凯大为嫉恨。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袁世凯所派刺客枪击,22日逝世。案发后,袁世凯假令"穷究主名""按法严办"。23日,上海英法租界扑房抓获凶手武士英及同谋应夔丞,并从应宅搜出多件确凿证据,证明刺杀宋教仁的主谋是袁世凯,直接策划人是其爪牙赵秉钧和洪述祖,真相大白后全国激愤。宋教仁(1882-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国初年国民党主要领导人。字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4年春与黄兴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任副会长。同年11月,参与华兴会策划与慈禧太后生日时在长沙发动武装起义,事泄,逃亡日本,先入东京政法大学,继入早稻田大学。1905年8月加入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1911年7月与谭人凤、陈其美等在上海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任总务干事。武昌起义后到武汉,协助湖北军政府办理外交。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3月任唐绍仪内阁农林总长。后随同盟会阁员一起辞职。宋教仁赞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但主张实行西方的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2年8月,在孙中山、黄兴等支持下,将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等合并为国民党,任理事并代理理事长。
陶成章案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距此仅13天,辛亥元勋光复会领袖陶成章,竟在上海广慈医院遇刺身亡。消息传出,国人闻之无不瞠目结舌、言之愕然。陶案主使者为同盟会主要领导者之一、沪军都督陈其美。主要凶手则是其盟弟蒋介石。案发后,陈其美遮掩罪责,蒋介石逃之夭夭,陶案也便不了了之。穿越沧海桑田的时光隧道,陶案虽已是过眼烟云,飘浮流逝,但是,它的始末起源、孰是孰非,历史自有公论。
妄生误会
陶成章(1878-1912),字焕卿,浙江绍兴人。幼年曾受过很好的旧式教育,后又接受一些新学书籍,思想渐趋激进,开始萌发推翻满清统治,挽救祖国危亡的思想。他是光复会领袖之一,负责联络苏、浙、皖、闽、赣五省的会党工作。他与下层社会有着广泛的联系,常用麻绳束腰,穿着草鞋,日行百里,奔走革命。他对鲁迅十分信赖,常到鲁迅寓所谈论革命,兴起时往往口讲手划、眉飞色舞,告诉鲁迅什么地方不久就要"动"起来,什么地方已经"动"起来。他多次组织武装起义,在革命党人中享有很高的名望和影响。1905年8月,以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为基础,中国同盟会作为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在日本宣告成立。但是,同盟会仍然是个涣散的组织,宗派思想、门户之见依然充斥其间,严重地危害着革命大局。1908年,陶成章两度下南洋宣传革命,请求孙中山协助向华侨募款。孙中山因南洋经济恐慌而未予支持。于是,他对孙中山产生误会和不满,开始散布孙中山吞噬华侨巨款的言论,并受章太炎鼓动,要将光复会从同盟会中分裂出去,给革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但是,在以武力推翻清王朝这一总的革命目标上,陶成章及光复会与孙中山及同盟会始终是一致的。及至辛亥革命,各革命党派同举义旗、浴血奋战,旨在推翻清王朝,宗派纠纷已不是主要矛盾。陶成章也已意识到宗派主义的危害。1911年7月,孙中山在与伍平一谈话时,就把他与章太炎进行了比较。他说:"陶君为人予信其亦无他,不过东京党人(指同盟会,笔者注)以其与太炎接近,遂疑及耳,唯予则不信其有异志,以才论,陶胜于章也。"
积怨成仇
陈其美(1877-1916),字英士,浙江吴兴人。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一。1908年,他奉孙中山命回上海,联络沪、浙及京、津革命党人。蜇居上海时,他常以青帮大头目的身份,周旋于三教九流之间,免不了上赌馆、逛妓院。陶成章对此深恶痛绝、多有微词,更有甚者,竟当着孙中山的面斥责陈其美,劝其戒赌戒嫖,以不失革命者本色。陈其美以为陶成章有意侮辱他,故而顿生芥蒂,忌恨在心。上海光复时,陶成章的功劳并不在陈其美之下。1911年11月24日,《民立报》曾是这样记载的,陶成章"组织五百人敢死团……首次攻陷江南制造局,炸毁上海道署、浙江抚署等,俱系敢死团之伟业也。"上海光复后,陈其美以上海青帮头目的地位,依靠他的湖州帮势力,被推为沪军都督。可是,革命党内不少人并不信服陈其美,认为沪军都督一职非陶成章莫属。陈其美的沪军都督交椅还没坐热,便又悉心转谋浙江都督一职。其时,浙江都督汤寿潜改任交通总长,举章太炎、陶成章、陈其美为都督候选人。浙江士绅纷纷致电催促,并意陶成章主事浙江。陶成章无意浙江都督一职,当浙江派人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竟说贤能者均可,唯陈其美不可。上海光复后,江南军事已定,陶成章仍在上海游弋,并选择吴凇、闵行一带,利用光复会经费募兵、练兵,给陈其美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凡此种种,旧怨新恨,更加深了二人的矛盾。陈其美对陶成章已是切齿痛恨,决意要剪除此公,以绝后患。
为虎作伥
1911年10月30日,蒋介石由日本回到上海,投入陈其美麾下,任沪军第五团团长,隶属于其把兄、师长黄郛的沪军第二师。陈、黄、蒋三位盟兄弟,在上海滩相与托结、互为依存。蒋介石对陈其美素怀知遇之恩。1908年春,他东渡日本后,经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1910年5月,又经陈其美介绍,受到孙中山的单独接见。因此,蒋介石视陈其美为良师益友。他们虽是换过兰谱的盟兄弟,可是,人前人后,蒋介石从不冒昧地称其为大哥,而总是尊称其为先生。他对陈其美唯命是听,唯其马首是瞻。辛亥革命时,他远在日本、未建寸功,奉召返沪后,虽在光复杭州时参加过战斗,但在革命党内仍是无名小卒。血气方刚的他常常为壮志未酬、才华难展而夜不能寝、辗转反侧。当陈其美交予他刺杀陶成章的秘密任务时,他慨然应诺,以为是天赐良机,既可建功立业,令革命党人刮目相待,也可报答盟兄的知遇之恩。但是,执行如此机密的任务,非一人所能及,必须有一心狠手辣、武艺高强的人作为助手,方可如虎添翼,马到成功。他很快就想到他的旧友、光复会叛徒王竹卿,此人原为太湖强盗,枪法精湛,且可飞檐走壁。他虽是光复会员,却旧习未改,常以会内机密换取钱财。陶成章对此极为恼火,骂他是吃里扒外、猪狗不如的"瘪三"。蒋介石获取这一情报后,找到王竹卿,对其恐吓讹诈,散布陶成章俟机严惩王竹卿的言论。王竹卿信以为真,铁心要先下手为强,杀害陶成章以保全自己。
寻觅行踪
陶成章非等闲之辈,早已风闻陈其美要加害于他的消息。为防不测,他深居简出,行踪不定,相继避居于上海的客利旅馆、国民联合会、江西路光复会、汇中旅馆,后因治病才迁往法租界金神父路广慈医院。1912年1月12日午夜,朔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天气格外寒冷。几天来,为寻找陶成章的行踪,蒋介石已被折腾得筋疲力尽,他蜷卧在马车的软座上,似睡非睡地打着盹,车经福州路时,迎面吹来的狂风,卷起厚实的车帘,纷纷扬扬的雪花,洒在蒋介石的脸上和脖子里,他打着冷战,从昏睡中惊醒,睁开眼,却意外地看见路旁屋檐下正在避雪的陶成章。他喜出望外,急令停车,车未停稳便"噔"地跳下车,趋步上前,殷勤地和陶成章招呼。陶成章向以革命前辈自居,蒋介石对其又执弟子礼,和顺谦恭,处处小心。所以,陶成章毫不介意,两人竟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问询,谈得十分投机。当夜,蒋介石用自己的马车,把陶成章送回广慈医院,默记下陶成章的病房号码。次日,他又携带礼品,以探视为名,实地勘察陶成章的病房环境及进出路径。
惊天血案
1月14日凌晨,地白风寒,夜冷如冰。广慈医院灯影黯淡,庭园寂静。沿着墙根,两个头戴齐眉毡帽的人,鬼鬼祟祟,蹑足来到二楼的走廊上,顺着房门找到205号病房。其中一人学着护士的腔调,轻轻地叩门道:"陶先生,吃药的时间到了。"陶成章酣睡正甜,朦胧间听见有人呼唤,便懵懵懂懂地"唔、唔"应着,当他刚拉开门,便应着"嘣"的一声枪响,凄然倒地。清脆的枪声,划破冷寂的夜空。顿时,全院哗然,护士匆匆赶来时,凶手早已无影无踪,血泊中的陶成章已丧命九泉。次日,《民立报》如是报道:"……昨晚二时许,公在广慈医院静宿,忽有二人呼陶先生,公起而外视,二人即出手枪,击中公太阳穴……"这二人便是蒋介石和王竹卿。陶成章被害后,国内震惊,革命党人尤为愤慨。在上海举行的盛大追悼会上,不少人相继演说,词意悲壮激烈,有人痛言:"陶公之死,非死于汉奸,非死于私仇,必死于争竞权利之徒,如嗣后有挟私害公者,当以手枪杀之。"说着便掷手枪于案,颇为激烈。当陶成章的骨灰迎回杭州,在杭州召开追悼大会,到会者多达万人,群情激愤,同声要求严惩凶手。
不了了之
孙中山闻讯,十分气愤,公开向报界宣布,这是一起"挟私复怨"、"擅行仇杀"的血案。孙中山是个胸怀坦荡的革命家,陶成章生前虽然反对过他,和他有意见分歧,但是,孙中山不计前嫌,对其惨遭暗害,深表痛惜,立即发来唁电,电文曰:"陶君抱革命宗旨十有余年,奔走运动不遗余力。光复之际,陶君实有巨功,猝遭惨祸,可为我民国前途痛惜!岂容不轨横行。"下令:"严速究缉,务令凶徒就获,明正其罪,以泄天下之愤。"浙江都督悬赏三千元缉拿凶手。作为沪军都督的陈其美也不得不装装样子,悬赏一千元缉拿凶手。不多日,王竹卿被缉拿归案,很快便被处死。蒋介石惶惶不安,陈其美也深恐真相大白,只得让蒋介石暂去日本避避风头。1912年2月,蒋介石以出国学习军事为名,再次东渡日本。民国初建,围绕权力分配,国内政派林立,角逐激烈,在这种政治背景下,陶案调查自然是敷衍搪塞、不了了之。
黑白颠倒
蒋介石一直对这段历史耿耿于怀。1935年,他的"天子门生"邓文仪著《蒋主席》一书。1937年,他的昔日老师毛思诚著《民国十五年之蒋介石先生》一书。他们虽都叙述了陶成章被杀一案,但却在书中混淆视听、篡改历史,说蒋介石之刺杀陶成章,纯是因为陶成章不顾革命大局,并欲谋刺陈其美所致。蒋介石是不欲为之而为之,只得先下手为强。这一卑劣的恐怖行径被他们说成"以安革命全局",是蒋介石"革命重要历史之一也。"中华民国肇始,百废待兴,人心思定,北方清廷重兵压境,新生的革命政权尚在襁褓之中,革命党内部如此相互仇杀,岂不使亲痛仇快,造成革命阵营内部混乱,什么杀害陶成章"以安革命全局"云云,纯系一派胡言。在中华民国的历史中,杨杏佛、史量才、李公朴、闻一多等人被暗杀,杨虎城将军一家被秘密杀害,正是陶案历史悲剧的继续和发展,正是蒋介石压制革命、压制民主、排斥异己、专制独裁的劣根性发展的必然轨迹。
廖仲恺案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遇刺身亡。廖仲恺是中国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廖仲恺一生最光辉的业绩是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定和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为了维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廖仲恺不怕任何威胁,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廖仲恺担任政府委员兼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此外,他还兼黄埔军校党代表,成为孙中山去世以后左派的核心,革命政权的中流砥柱。因此,他也就成了帝国主义、地主买办阶级、国民党右派仇恨和集中打击的目标。从1925年7月起,一些右派分子在帝国主义指使下,多次召开会议密谋反对和暗杀廖仲恺。8月20日早饭后,廖仲恺偕夫人何香凝驱车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参加例会,当汽车到达党部大门前时,突然遭到埋伏在附近的反革命分子的枪击,身中数弹,当场牺牲。
廖仲恺的牺牲是中国革命的损失,是工农群众的损失。消息传出,工农群众无比悲痛,“不少工人均流泪痛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给予廖仲恺以崇高的评价。周恩来亲自撰写《勿忘党仇》、《沙基惨案与党代表之死》等悼文,指出廖仲恺一生革命为党,牺牲为国,是孙中山“革命志愿之继承者”,在革命斗争中“勇往直前,凌厉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