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旗袍历史时间及创始人
旗袍(qipao)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也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旗袍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新中国成立后,旗袍在内地渐渐被冷落。80年代,随着传统文化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带来的影响,旗袍逐渐在内地复兴,并于1984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2011年,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因此,将旗袍流行的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当为合理。
中国的著名服装设计师——郭培,这个郭培设计师一生的成就非常大,她的代表作有“轮回”“童梦奇缘”“一千零二夜”和“龙的传说”等多个系列的40件作品。1986年毕业于北京二轻工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她是我们中国第一代服装设计师,也是我们国家目前最早的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
他也是国内知名演艺名人、一线明星出席时装周、婚宴礼服的设计师,例如曾经范冰冰走红毯为她精心设计的“龙袍“,就让网友大为赞叹的,还有张静初的“梦回盛唐”都吸引了广大媒体的眼球,许建树的名声更加大噪了,被誉为红毯的第一人,还曾为俄罗斯的元首特朗普的孙女阿拉贝拉设计过,为她设计了一件旗袍。
『叁』 时尚奶奶团四人个人资料身高
时尚奶奶团的成员人均65岁。因为穿着非遗蜡染旗袍在三里屯走秀的视频,奶奶们在抖音走红。15秒的视频,在短短一天里,点赞近280万,播放超过4000万次。 [2-3] 时尚奶奶团是中国时尚文化传播者,她们代表着中老年女性的精神面貌、生活状态和生命状态,时尚奶奶团更是全新的中老年生活方式平台 ,让更多的中老年女性都能活出自我,开启崭新人生。时尚奶奶团也励志把中国老年人的时尚态度及文化带向世界舞台,让世界看到东方女性的魅力。
曹美丽,曹美丽学院院长、中华旗袍国际名媛首席导师、国际名媛全球总会优雅仪态导师、世界华埠太太大赛全球总决赛评委; [8]
刘小平,资深旗袍设计师、抖音2019年度十大人物、第五届中国品牌——文娱十大年度网红,曾多次受邀《中国新闻周刊》、《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北京晚报》、《钱江都市报》等采访报道; [8]
桑秀珠,资深模特培训导师、2011年新丝路中国魅力模特大赛全国总冠军,前《新丝路中国魅力艺术团》组委会主任兼艺术总监,曾任《新丝路中国魅力模特大赛》执行团长兼编导模特编导; [8]
高建华,时尚老年达人、2020年《招商银行》宣传片大使之一,2020年央视综艺《我要上春晚》特邀嘉宾,被《上海解放日报》、《新浪网》《益美传媒》、《上观新闻》等众多媒体报道; [8]
周淑云,国家高级艺术模特培训师、国家艺术模特评审,2019年环球金色使者中国文化发展金奖,2019年全国服饰艺术超级模特大赛荣获冠军; [8]
孙骏,小红书时尚博主,浙江都市报、温州都市报头版封面人物,2021浙江卫视《美好有你跨年晚会》特邀嘉宾,2019浙江卫视《抖音奇妙夜》大型晚会表演嘉宾; [8]
于航,国家体育总局广场舞一级教练员、裁判员,高级模特艺术指导教师和高级模特艺术评审师,2019年巴黎国际时装周走秀模特,参与录制《我要上春晚》、《广场舞金典》、《星光大道》、《开门大吉》等众多节目; [8]
于书,白发模女形体艺术协会会长、大拇指形体艺术团团长、国家高级模特、高级模特培训师、高级模特评审,参加过央视《夕阳红》、《中华情》、央视三台《开门大吉》、《向幸福出发》、《幸福账单》、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等众多节目; [8]
徐金娥,中国民航第一代空姐,专业资深《国家高级营养师》,女性教育课程《中国母亲》资深导师,光明新品奶粉“优加”形象大使; [8]
王敏,高级艺术模特培训师,2015年南京市旗袍会旗袍夫人决赛最佳风范奖,2019年环球金色使者中国总决赛季军; [8]
赵子醇,专业美学传播者,IPA国际认证职业礼仪模特培训师,中国传统服饰-旗袍文化传承人,蝉联三届ARTSTR化妆大赛金奖。 [8]
桑秀珠,74岁;奚紫,64岁;程光玉,62岁;沈丽萍,60岁。
『肆』 福布斯生活 | 旗袍设计师周立言:我想把旗袍做成一件实穿的艺术品
周立言是个美人,但她却不以此为美。若是在古代,她必定是一位极富内涵的大家闺秀,眼角眉梢,是岁月浸润中的妙。周立言曾是昆曲研究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是广受学生喜欢的高校老师。这样一位外表看起来温柔静婉的姑娘,却拥有着一颗坚定果敢的心。最终,她选择放弃了安稳的编制,从大学语文老师雅致转身成为跨界旗袍设计师,并成为了唯一亮相过米兰世博会的中国旗袍设计师。
周立言,资深旗袍文化研究者。荷言旗袍品牌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盘扣手艺人。其苏绣旗袍作品“姹紫嫣红”系列入展2015年米兰世博会。
虽然不是设计专业出身,但周立言对旗袍的文化、理论、实践有很深厚的积累,尤其是她在文学、艺术上的审美,让她的设计理念大放光彩。
苏绣旗袍作品“姹紫嫣红”系列
2013年,立言创立了自己的原创设计师旗袍品牌荷言(HEYEN)。2015年,品牌受到了米兰世博会的邀请,以“竹.尚”主题,展示了20多件“姹紫嫣红”系列苏绣旗袍,惊艳了众人。此后的每一年,荷言(HEYEN)会参加各种国际时装大秀。“我们的品牌一直坚持原创设计,现在市面上主打旗袍原创设计的品牌很少,大多数旗袍都是沿用传统的版型和花样,很多款式也不够生活化。我们希望通过原创的设计,将传统的面料和现代的 时尚 审美结合起来,做当代人可以穿的生活化的旗袍。”这是周立言创立品牌的初衷。
由于从小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平日里也爱抚琴习曲泼墨写意,周立言说,“自己骨子里对旗袍就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当她拥有自己的第一件旗袍——红色棉布、传统琵琶扣,以梅花作点缀,她给旗袍取了个很美的名字:衣上落梅。
她设计的衣服,美得清清雅雅,不会过分。立言的旗袍设计灵感,主要来自于那些灵秀的女子。她最想要呈现旗袍本来的样子,得体的,优雅的,闺秀气质的,淡淡一个转身回眸就让人迷恋,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灵动,是属于东方女性的,秀外慧中,含而不露,暗香袭人。
旗袍的“闺秀气质”是立言一直提及的。“那是内在风骨和外在气质的结合,是民国式大家闺秀中西合璧的味道。骨子里有着西方的自由和独立,却穿着最中国的丝绸衣裳。如果再具象一点,就是传统丝织品在现代生活中运用和体现,比如说罗、比如说锦、比如说真正的香云纱,不是市面上的香云绸。”
“一针一线,勾勒如花美眷;一裁一缝,静享似水流年”,这是昆曲研究专业的她循着《牡丹亭》的印记,给自己的品牌做的绝佳诠释。每一种面料都是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每一件定制的衣裳,都是能够穿在身上的艺术品,是东方古国大气又内敛的最好体现。
一件高级定制旗袍的诞生,其原创设计的过程非常重要。除此之外,旗袍从它的打版、裁剪、镶绲、手缝、盘扣的制作等等,前前后后近30余道工艺。“在这点上,它和很快就会过时的快消品完全不一样。”立言说,“高级定制旗袍是设计师的灵感巧思,是手工艺人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所以当你把它穿在身上,它就是有温度的。”
今年,在SS2021上海时装周期间,周立言带着自己的原创旗袍品牌“荷言(HEYEN)”,成功举办了“满庭芳”2021春夏系列发布大秀。新系列以“满庭芳”为主题,灵感来源于苏轼的词“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设计师从古诗词中挖掘人文意蕴,提炼苏州的园林建筑艺术以及昆曲元素,融合进整场大秀。
“春色满园”系列
秀场呈现丰富多姿的服饰系列,如:“春色满园”系列,雅致的传统旗袍采用非遗苏绣、立体钉珠工艺勾勒,细节处点缀太湖淡水珍珠、施华洛世奇水钻装饰,并在原有旗袍形制上进行叠加处理,使得服装更为立体、灵动,行走间,繁花摇曳,步步生香。
“洞庭山水”系列
其中,“洞庭山水”系列是中西合璧的重工旗袍,结合了西式廓形设计及剪裁工艺,在衣领、下摆、袖口等细节辅以东方美学的艺术处理,手绣的园林山水,烫钻的浩渺星空,使得整体呈现诗意的江南雅趣,不经意间迸发出磅礴的文化力量。
“群芳烂漫”系列
而“群芳烂漫”系列展现的是宜室宜家的婚嫁旗袍礼服,色彩提取自明代画家唐伯虎《百美图》,以蝴蝶瓦、绞头脊、花窗等苏式园林建筑元素为设计结构,呈现出“进得园来,满目画廊金粉”的幻妙意境,将浓厚的吴地人文意蕴包裹其中,美不胜收。
在这场大秀的准备初期,立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跑了个遍,很认真地去观摩园林建筑中的‘绞头脊’、‘蝴蝶瓦’等的造型结构,当然还包括玲珑的‘太湖石’,以及‘雨打芭蕉’的意境。这些我们全都体现在了这一季的新系列上,正如荷言的一个主题所诠释的‘把诗词意蕴穿在身上’。”
这个85后的姑娘,肩负着一种手工艺匠人的执着。她手中的盘扣活跃在旗袍的斜襟上,绣娘匠心独运的苏绣纷飞在柔滑轻盈的丝绸上。
在设计旗袍的过程中,立言始终在思索这样的问题:怎样的设计可以让旗袍更具实穿性?怎样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女性出席各种多元化的场合?“我的目标是,不仅仅把旗袍做成一件艺术品,更重要的是,把它做成一件‘实穿的艺术品’。”立言告诉我们,“因为旗袍只有融入到当代女性的生活中去,它才有可能把其中的传统文化、非遗工艺传承下去。”让传统的丝织品在现在的生活中体现出价值,将东方美学的意蕴穿在身上,将闺秀气质的静雅和端庄以及灵动演绎到淋漓尽致,这,便是立言和她的团队始终在追求的。
荷言(HEYEN)分为高级定制、高级成衣、品牌成衣三条产品线,可以全面满足当代东方女性不同生活场景下的穿着需求。所以,你可以看到适合中国传统婚庆时穿着的龙凤褂,也可以找到适合西式婚礼的中式白纱;你可以在日常生活、工作时穿着,也可以穿着它出席一些特定的活动场合。
自创立“荷言(HEYEN)”品牌之日起,周立言便坚定以东方美学为内核,以旗袍为载体,从诗词文化中汲取灵感,承袭东方闺秀内外兼修风韵,探寻旗袍与当代女性生活方式,践行着传承中国文化的初心。从“米兰世博会”、“威尼斯双年展”、“爱丁堡艺术节”等的国际文化艺术盛会,到上海时装周“如梦令”大秀、“满庭芳”大秀,荷言(HEYEN)一次又一次地把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和有着大国文化意蕴的服饰呈现在人们眼前。
中国的传统服饰“旗袍”,似乎已经成为中华女性的象征,展现着女性独立、自信、典雅、坚定的性情与气质。在现今浮光掠影般的生活中,立言依旧在努力地让人们感知着这份承载着岁月变迁的中国美。
『伍』 槿爷东方什么档次
高档次。
槿爷东方JINYEORIENTAL,2016年诞生于上海,以新式旗袍为切入点,打造以社交场景、自然日常为主的国风生活方式,致力于成为新中式女装领军品牌。
槿爷槿爷东方是中国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旗袍设计师品牌,主营高品质旗袍定制与品质旗袍成衣,另有古琴与古琴教授、多种精致茶品与茶艺教授、大师级工艺紫砂壶等与旗袍搭配。
『陆』 逸红颜旗袍的模特是谁
明月。逸红颜是专注于旗袍、礼服的原创设计师品牌,是中国领先的线上旗袍和中式女装品牌,逸红颜旗袍的模特是明月,逸红颜是上海逸素服饰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上海逸素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旗袍于一体品牌运营及电子商务公司,是文艺民国风的倡导者。
『柒』 上海最后的“手工裁缝”,坚持86年只做旗袍,为什么如今技艺却面临失传
网上有这么一个说法:"衣柜里面没有一件旗袍的女人,是不完整的。"诚然,女性的身份也好,行为也罢,不需要通过一件衣服去定义,但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旗袍对于中华女性来说,的确有着不一般的地位。
『捌』 回忆旧上海的“旗袍盛事”
金泰钧,上世纪30年代出生于上海,14岁进入老鸿翔,成为金家第二代中唯一学习服装专业的传人。回忆起那时候的“旗袍盛事”,满头华发的他,脸上浮现出一丝温暖。上世纪30年代的旗袍盛事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鸿翔公司的嫡传后代,尽管已是满头华发,但每每讲述起那段历史,76岁的金泰钧的眼神里总流露出自豪的神情。“鸿翔是中国人的骄傲”,解放前上海就有自己的服装品牌,而当时来鸿翔定做衣服的都是政界、文艺界的名人。14岁进入鸿翔,金泰钧成为金家第二代中唯一学习服装专业的传人。办公室在南京西路上,宽敞而明亮,和他一起办公的还有一位犹太籍设计师,还有一位试衣模特,金老先生的座位就在落地玻璃窗旁,转眼就能看到窗外的商铺和人群。拿着粉笔,从画、到剪,60年过去了,这些过程依然没有变。“时装特别讲究造型立体感,男装一般裁剪完就可以了,而按照规矩,女装样版完成后,还需要简单的缝合,制成样衣。”通常的裁缝一天可以做两套,做完之后让模特试穿,然后进行修正。“我们常常第一天做完后,第二天回来再检查,主要是看细节是不是到位。”从制作工艺上看,上世纪30年代的旗袍逐步发生了变化,袖口、挂肩改小了,腰部、下摆、胸部位置都收紧了,但是长度都还在小腿以下。此外,裁剪的结构,也从平面变成立体的了。说到这里,金泰钧伸手比划了一下:“以前,放在桌子上能摊平的,现在是放不服帖的,最特别的是,当时的旗袍增加了胸省,类似于打了盖,这是很有标志性的,因为在此之前的女性都是束胸,紧紧绑着胸部,而上世纪30年代受到外国文化影响,女性开始突出胸部曲线。”电影明星纱厂女工都穿旗袍30年代的上海已经非常接近国际时尚,能看到国外的Vogue、Harper's、Bazaar等时尚杂志,还有原版的裁剪书,以及正在上海风靡的好莱坞电影。下班之后,金泰钧常常提早到电影院,找个沙发坐下,一边悠闲喝茶,一边观察来往客人的穿着,电影里国外演员的服饰装扮,他会特地记下,回家再把款式画出来。以前的上海,中西裁缝都是分开的,旗袍本来是中装裁缝的专利,但是由于旗袍消费量实在太大,越来越多的做西式服装的专店也开始做旗袍,老鸿翔也是如此。“主要还是为了方便顾客,因为很多人都是里面旗袍,外面穿西式的外套,到了上世纪40年代中的时候,旗袍已经完全西化,延伸为现在的式样,当时的名称为改良旗袍,也叫中西式旗袍,不像现在统称旗袍。”旗袍消费量大到什么程度呢?金老先生说:“几乎所有年龄的女人都穿旗袍,包括小学生,当时的旗袍有棉的、皮的,各种材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穿。穿旗袍的不仅是有钱人家,当年,上海的纱厂女工也都穿旗袍多,因为这样比较凉快。”考究的人家在结婚的时候,也一定会换几套旗袍穿。金老先生回忆起自己结婚时候,爱人除了两套礼服之外,中间还换上了4件旗袍,分别绣着梅兰竹菊的图案。爱人一直穿旗袍,直到解放。鸿翔师傅按营业额提成做鸿翔的工人是一份十分诱惑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一大半的营业员都会说流利的英语,他们先要接受3—7年的培训,学会裁剪、缝纫,成绩合格后才能做营业员。收入是按营业额提成算的,如果卖出100件衣服,那么月收入就相当于4.5件的价值。如果换到现在的行情,如果每件服装售价2000元,那么营业员的凯友陆月收入就是9000元。
在老鸿翔,有一个小组就是负责专门做旗袍,金泰钧清楚记得那个巧手张师傅,率领6-7人的小队专门攻克旗袍。“在盯顷鸿翔做衣服,价格很高。”一般的顾客,如果专门做旗袍,会去外面的小铺子,那时候大部分的小裁缝店都是一个师傅带几个学徒的形式,通常没有像样的门店,很多时候是提供上门服务。而来鸿翔做旗袍的多是有钱人家,他们通常会配套着做,比如做一件大衣,再加一件旗袍。“当时做一件长大衣,光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就有20.2元,还不包括面料,所以一件大衣的工钱至少50元,而旗袍价格大概在10-20元,外面的小裁缝店可能只需要4-5元。”虽说在老鸿翔做一件旗袍的价格翻了外面小店几个跟斗,但那时有一种观念一直存在,做旗袍不去龙凤或者鸿翔,那是掉身价的。从做裁缝的父亲这里,金泰钧学告伍习到了扎实的裁剪技艺。他认为裁剪和设计是不可分割的部分。“脱离裁剪与工艺,不可能成为好的设计师,设计师光会画图是不行的。”当时中国的裁剪技术已经非常了不得。金泰钧回忆,有一个英国人前来应聘做裁剪师,还出示了自己在英国获得的专业文凭,要求工资是鸿翔师傅的三倍,金泰钧拿了两张同样的设计效果图,让洋裁缝和鸿翔师傅同台竞技,结果鸿翔师傅早就做完了,洋裁缝还在那边埋头画图。量体步骤:全身上下36处旗袍一定是要纯手工量身定制,仅“量体”步骤就要求测量全身上下36处,纽扣花样更多达数百种。然而随着批量化时装的冲击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目前,传统的旗袍制作技艺已濒临失传,很少有人再能穿到由传统工序制作而成的旗袍了。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身着20多套旗袍、袅袅婷婷的身影打动了不少观众的心。像一阵风吹动人们心中对美的渴求,一袭旗袍总能穿出百样风情。从那时起,旗袍店又扎堆似的遍地开花。虽然申城街头不乏旗袍制衣店,但在上海艺术研究所的专家看来,真正的旗袍一定要是要纯手工量身定制,仅“量体”步骤就要求测量全身上下36处,纽扣花样更多达数百种,以这个标准来看,许多旗袍店的做法明显过于粗糙。鸿翔的老裁缝金泰钧也告诉记者,常见的装饰法主要有镶、滚、嵌、荡、盘、绣、贴等几种,这和现在使用的手法几乎完全接近,比如有一种花式叫做如意头,就非常有技术含量。“我看见过手工最好的衣服,大概有200多个‘如意头’来装饰,但现在估计已经没有人会做了,非常可惜。”“旗袍裁剪适体、做工精良、装饰独特,最是讲究量体裁衣和手工技艺,但因工艺精巧、耗时长久而受到现代成衣化发展的冲击,传统工艺已濒临失传。”高春明这样说道。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张黎明表示,“要保护的并非旗袍本身,而是其制作工艺。我们再不注意对技艺进一步传承和保护的话,几年之后,这些就永远找不到了。”据了解,为旗袍制作工艺“申遗”的包括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中华老字号”企业上海龙凤中式服装等单位,最后结果将于6月9日“文化遗产日”揭晓。此外,上海艺术研究所专家也正趁此次“申遗”的机会,再次梳理旗袍的发展史。这交织着近代与现代历史转型时期社会风尚、审美心理、文化习俗的旗袍,将通过日后举办大型旗袍服饰展的方式,向市民展示蕴涵其中的悠悠文化。据介绍,旗袍原是清朝的旗人着装,立领、右大襟、下摆开衩等特点,非常适合东方人的体形特征。而旗袍的发扬光大,则是和上海联系在一起的。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高春明称,旗袍因“旗人之服”而得名,虽然出现在北方,但“发祥地”却是上海。上世纪20年代,经过改良之后的旗袍在上海女性中流行起来。这种旗袍吸纳了西式立体剪裁方法,特别加入了连衣裙、晚礼服等巴黎时装元素,显示出女性玲珑有致的曲线和曼妙身材,此时,这种旗袍与最早满族的宽大袍服已是大相径庭,除保留原有旗袍的核心元素外,在裁剪、装饰、质地、趣味上的创新,已使古老的服装如凤凰涅槃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随着设计和手艺的不断改进,旗袍样式日益繁多。三十年代,阮玲玉、胡蝶、周璇等一批电影明星,以及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各大报刊杂志的文化传播中,无一不是以旗袍作为重要元素,无形中大大推动了海派旗袍的发展,甚至风靡全国,几乎成为中国女性的标准服装。此后,加上社会审美观念的变迁和生活节奏的变化,旗袍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服饰,仅在一些较为特殊的场合下露露脸,但高贵、典雅的气质象征则一直延续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