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校服再度出圈,一档人气非常高的综艺节目中,深圳校服再次站C位。通常每个学校的校服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学校一个样,都是学校自己设计集采的。学生走在路上,可以根据学生穿的校服来判断是哪个学校的学生。深圳校服是全是统一的款式面料,也是全国第一个全市学校统一的校服。面料使用的是高科技材料。
从来没有哪个校服可以像深圳校服一样的受到全市学生的喜欢。新一代高科技面料的校服再加上时尚的设计,这样融合在一切的碰撞逐渐改变了学生们对校服的厌烦,逐渐改变校服的宽大、随意,校服除了要舒适之外,还有更多的功能,学生们日常穿着的校服也反应除了社会、家庭对学生相关产品的不断提高品质的要求。
⑵ 黑红白三色的校服,掉色怎么办,白色的部分被染成粉红色和浅蓝色了
这是因为制作你校服的布料采用了劣质的后期染色的纱线,这类纱线色牢度很低,洗涤时退色严重,最明显证据就是,你的校服里没有蓝色,为何会染成了蓝色?因为是从黑色里分解出来的(除非你将校服和会褪色的蓝色衣服一起洗涤)。
这种情况无法解决。但是可以事前避免,以后新衣服洗涤前避免浸泡。
另外可以简单测试一下新买的衣服掉色情况,用碱液反复涂抹深色部分,如果是劣质的布料,你的手就会有颜色。
⑶ 校服下摆怎么改松一点呀
校服下摆想改松一点儿,你可以去裁缝铺,自己家没有缝纫机是没办法改的。
⑷ 校服:躲在松垮布料后的千万种
发布平台:时尚先生fine 2019秋季刊(纸刊及公号)
撰稿:连旌乔 编辑:Selina
多年冲浪的网友可能记得,以前在门户网站的搞笑板块里,关于各国校服的调侃 :欧洲的学生穿得像演《哈利波特》,韩国的学生是偶像剧的《花样男子》,还有“强制服文化输出国”日本。轮到中国学生,画风一转,出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的是宽大而臃肿的面口袋运动衫。对校服的嘲讽里还携带着曾经我们对学生生活的不满:粗糙简陋,缺乏活力,甚至可以引申出对被管教的讨厌。
现在我们已经很少看到这样的嘲笑。关于校服,似乎一些缓慢的变化正在发生着:从放眼望去的面口袋变为了Polo衫,一些学校的长羽绒服甚至还掀起过风潮。然而,即使它们已经不再宽大到搞笑的地步,我们在校服上看到的可能性仍旧少之又少,它们素色,在款式上尽量去个性,去性别,如果说日韩校服让人联想到浪漫的偶像剧,中国的校服更像是一场清苦的现实主义纪实片。
正如同其他制服的功能一样,校服作为学生制服,在促进所穿之人对“学生”这个社会身份的认知时,就意味着,校服的更新迭代并没有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我们对校服没有更多的想象,如同我们对学生没有更多的想象。
无需审美参与的校园生活
9 月开学季的时候,雍佳发现有新的校服了。她拍下了同学们穿着新校服,弯着腰整理宿舍床铺时的样子,发在朋友圈里,配文写“灰校服的配色有点儿像灰雁”。
雍佳是北京101 中学的高一新生,她初中也在这所学校,那时她穿一套白色的校服,胸前的校徽是缝上去的。新校服出来之后,旧的就绝版了,但对她而言这套校服意义不同。101中学是北京最优秀的几所中学之一,备战中考时雍佳感觉到,想要继续穿 101的校服没那么容易。
升入清华附中读初二的简简也在学校里看见了新校服,“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个绿色的校服。”清华附中是按照入学的年份来划分校服款式的——初中是 C,高中是J,她们在 2018 年入学初中部,校服就属于C18 的款式,跟随往后的三年。在学校里,可以直接通过校服颜色分辨学生所处的年级。
尽管简简和雍佳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校,和他们讨论起校服时实际上是在讨论同一件衣服:自从上世纪90 年代起就出现的运动装。夏装是 Polo 衫,冬装是翻领外套,下装是长裤和短裤,共同点是宽大、耐脏、配色不超过三种。
上世纪90 年代时,以运动装为基本款式的校服大量铺开,恰逢中国运动员陆续登上世界舞台,参与竞技,运动风格是当时的潮流。杨策在北京服装学院校服研究中心做助理设计师,她记得在 90年代时,“最开始(提倡)学生有五个,好像是德智体美(劳),后来把美给去掉了,就是在校服里面‘美‘这个在最开始是被去掉了的。”
入学分班考试时,学生们各自填写好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在开学后便可以拿到全套的校服。因为来到了自己心仪的学校,拿到衣服时,简简甚至很开心地穿上校服,在小区里走了走。后来,她发现高中部的校服更好看,领子后面写着“清华附中”,她觉得那样看起来很低调,又很有内涵。
作为最基本最主流的校服样式,运动装一直沿用到今天。简简强调她对这样简单的运动款校服的喜欢,她很难想象在高强度的学习中穿制服。“就算他发一套西式的校服给我们,我就是更喜欢我现在的校服。”在她看来,现在的校服有从父辈开始就延续下来的款式有踏实感,朴素干净,符合中学生活的气息。“我并不觉得所有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都应该是这样子的。可能我比较封建,我的确是更向往每天比较充实(的生活),我觉得充实忙碌的一天就应该有这样一套校服陪伴。”
更何况,宽大的校服还意外地保护了青春期女孩对身材的敏感。雍佳经常听到身边的女同学说,“幸好有这种宽大的校服,最近长胖了,还能遮一遮。”初中部的校服比较透,有些女生觉得出汗的时候会很尬,穿着长外套去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脱下来挂在一旁,结束了再穿上长袖。
还在审美道路上摸索的校服,率先完成了它作为制服的功能:帮助一个社会身份变得更完整。被要求好好学习的学生,需要这样一套“制服”让自己充分地投入其中。雍佳觉得国外的校服是好看,是一般西式的校服会比中式的贵一点,他们有些(同学)觉得没有必要。因为觉得都是校服,只是上下学穿那种的,也不是说要好看,觉得没有那种必要。
没有什么比校服更能帮助到学生不把时间浪费在打扮自己身上。或许早年的物资匮乏让校服之美在起跑线上稍有落后,它的功能却从一开始被认定的,甚至于,越是朴素的校服,越能让我们联想到艰苦卓绝的备考生活。校服的美观、设计创意,有点儿像是学校里是不需要考核的副科,比如音乐课美术课,或者琳琅满目的社团活动,在考试面前,它们会识趣地向更重要的学习任务完成权利的让渡。
校服研究中心的另一位设计师周游,她和校方对接,同时也收集学生意见。学生的主要诉求集中在三项:“方便”“耐穿”“好洗”。“这一方面他们确实需要是这样,因为上下学其实怎么说呢?大家都穿的一样,也无所谓‘你好我不好‘那种穿着现象。第二其实也是他们在迎合大人的一个心理状态,一种认同,因为大人可能平时就是这么教导他们的。包括家长,包括学校的老师都会说学生就以学业为重,对不对?大家就不要把那些心思花在别的地方。可能学生也会耳濡目染地觉得这也是对的,我可能也就这么想了,这也是一个教化的过程。”
集体:被需要的,和被排斥的
古一凡很喜欢她的校服,同样是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钱。上小学时,她所在学校并不规定穿校服,因而每天都会在打扮上长时间的纠结。不过,她并不觉得自己有多热爱打扮——只是在一个大家都扮靓的团体中,不修边幅需要承担一点“特立独行”的风险的。
现在,这样的风险转移到了“不好好穿校服”的人身上——当大多数人被要求一致地整洁、一致地专注学习时。简简想不起来,什么时候有人因为校服的问题被训诫。也没有见过哪个学生长时间的不穿校服。有时候因为突发情况,有哪个同学穿了自己的衣服,一次两次之后也会重新穿上,变回和大家一样,否则会引起老师的注意。
这是校服最主要的功能之一 :统一管理。简简参加学校组织的海外游学也会穿着校服去,“一个是方便辨认,方便管理组织,另一个是一些事情执行的时候更加方便,更加有集体性,我是这样想的。”
但集体给了这一群人自豪感,同时也在施压。校服上面的“清华附中”对牛培燕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她觉得自己出门时言行举止会受到限制。“比如你稍微说不好什么事,或者在外面引起了不必要的争端,穿校服都不合适,我们会感觉清华附中的学生一定要庄重。”但是在国外游学时,校服往往又变成一张身份牌,“体现集体荣誉感,”牛培燕说,“让国外的人看到,清华附中的学生课余生活比较丰富。”
美国作家保罗 · 福赛尔曾经提到一个观点 :穿上制服后,这套制服对他人的影响和对自己的心理作用往往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人往往只能看到制服的象征意义,而看不到服装背后人 ;另一方面,我们又有希望通过这样的服装拥有归属感。对于重点高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讨厌外界只看到服装,这代表了他们的努力和个人的优秀被忽略了。
古一凡最讨厌穿校服去商场,一到店里就会有人认出校服,然后对着一顿夸,“就一堆话,”古一凡觉得反感,“任何商场进去第一句话就是这个。”罗青衣有一次穿着校服骑自行车,经过一个保安,她超过去,听到保安在背后念出“清华附中”几个字。“我当时的心情真有点(不高兴)”;简简在出租车上也会听到,“你是清华附中的啊,我儿子师大的,我觉得他特厉害,我觉得学习并不怎么重要,师大也不比清华附中差一截,”简简记忆尤深,“说一堆”。
“清华附中不是校服决定的,是成绩,能力,性格,气质,我是清华附中人,并不代表我穿一套校服就是清华附中的了。”简简仔细地解释这些经历给予她的不适感,“不是因为它在我身上所以我是清华附中,而是因为这套校服它给我了。所以这套校服是清华附中的校服,但并不代表这套校服我所以才是清华附中的。”
校服的象征意义像一颗炸弹。
“它永远只是一个规规矩矩的Polo 衫,像优衣库一样的基本款。而不是像市场上那种女装千变万化,做出什么样的都有可能。”周游是校服研究中心的另一位设计师,她认为校服是一种统一的标志。
“你做校服就是遵循美感必须就得是体现学生的朝气,然后是融入学校的一些元素,(以及)我之前说的一些经脏耐磨,那些东西。你只要达到这几个要求就行了,不要那些张扬的,个性的都要摒弃,因为它是学校制服里面的统一着装,它不需要那些太个性、张扬的东西,这也是后来才慢慢的真的是一点一点才能做到的东西,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越简单的东西它就越难,因为元素太少了,很难做。”
2016 年校服中心尝试了复古的中式校服,借鉴新文化运动时期国立学校的学生装束,保留七分袖、斜巾、百褶裙等元素,同时在颜色和面料上做改良。除了进口面料,还找了传统手工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初衷是希望学生能把传统手工穿在身上。
但这样的创新学校没法接受,也很难实现,“太像辛亥革命那会儿的那种服装了。”这套衣服在当年的展演会上露出,好评很多,“每个人来了都说好看,但就是没有一个人说我们学校需要这样的衣服。”
决定需不需要、需要什么样的校服,通常会有三种方式。一是校长干预,由校长来提出设计要求,和设计师沟通;另一种是在学校主持下,交给家长委员会做决定;最后一种是区的教委会来统一规划——80后的胡椒有这样的经验,她在南宁市读高中,全市统一校服。
并不是说统一规划就不好——胡椒的中学校服并不是常见的运动装。她记得上装是做成了宽松的淡蓝色衬衣,男生下装是长裤短裤,女生下装是裙裤,并且下装是牛仔材质。但是胡椒还是不喜欢,“很蓝,整个人就(像)蓝精灵。完全就是挑审美里面最惨的那一种。”
小学是一套校服,中学另一套,初高中不再区分,生产和制作由一家叫新希望的公司负责生产制作,这三个字随之成为胡椒和同学朋友们的共同记忆。但南宁的校服几经修改,2010年之后,也回到了运动装路线。
2015 年教委出台了更新版的 31888 规范,进一步明确校服的制作标准。这也是周游觉得最艰难的一年。校服中心的设计师推测学校的需求,继续做着运动装,在运动装的基础上有点改良,结果收到的反馈很不好。“大部分领导,老师过来看了之后就说这没意思,‘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不要这样的东西‘,因为都是他们已有的东西。”
改变
如果有哪方面是相对容易发生变化的,应该是校服的功能性。校服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是不断地跟面料、设计细节和制作工艺打交道,杨策在这里当助理设计师快两年,参与了今年的面料库数据整理。她跟我们谈了许多面料、版型、工艺上的问题。这些是她要直接面对的事情。
前阵子,为了参考工艺和细节的制作,他们去韩国买了一些校服的样衣,还有一个特制的人台。学生的身体和成年人的不一样,肩胛骨周围相对单薄,人台要做得更平缓一些,同时腰会更粗,臀部也会比成人扁平。研究中心也有自己的版型库,通过搜集学生的数据,定制人体模型。因为涉及到人体扫描等技术,这样一个特制人台,“打完折还要九千多一个”,杨策记得最早的打算是定制40 个特制人台,无奈成本过高只好作罢。
尽管作为一个非盈利机构,比起市场化的服装企业,校服研究中心不会面对直接的营收压力,更像一个平台。在这里服装品类更多,也有更专业的细分。比如运动服被分为常服(日常穿着)、运动服、专业性体育训练服装。但这些花样繁多的款式,仍然需要同一个基本问题:制作成本。杨策听过某间学校十几年来面料从来没有变,“符合标准,但是特别次。九几年那会儿到现在合作了18 年面料没有提升过,但是它的价格也很低,家长会接受,因为价格低。”
成本几乎决定了某一种设计到底能不能落地生产,研究中心的很多工作也围绕这点展开。去年展演时,周游在冬装上做改动。正常的冬装要么是棉服或者冲锋衣,在外观上看依然是运动风格,而适合做成大衣的毛呢料子,显然价格太高了。
周游碰到了一个做阻燃材料的科技公司,对方给出了一种厚度约2 毫米的棉片。她用冲锋衣面料,做成风衣的样式,再在内侧缝上棉片作为内胆,整体保温度不亚于轻薄型的羽绒服。用到背心款式上时为了防止跑棉,仿了羽绒服的方式缝成了一格一格的。
“做校服我觉得更费脑子,需要跟各方不停的沟通,综合起来做。那种拍脑袋出来的东西是不行的,生)他们就一定会穿(起来)了,一定要想这个东西的安全性,可落地性,跟做品牌这一点是差别最大的,没有那么任性。”
以衣育人的困境
周游最早在市场化的服装公司工作,做女装,因为这个原因,她最早做东西很跳脱。刚开始她也想加一些显眼讨巧的创新元素进去,“现在想起来也是乱七八糟的款,”比如网眼面料、荧光色,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校方无法接受这样前卫的设计,而且有很多实际功能无法兼顾。周游有一次为一个小学做了中山装,校长指出来,立领没法系红领巾。
杨策曾经参与过北京西藏中学的校服设计,中间有几天的时间是花在图书馆里,去找一个适合学生的纹样。最终做了一个刺缝连续印出来拼接的万福轮,寓意是吉祥如意,印在Polo 衫的两边袖子上、门襟上。“现在的学校更希望在校服里融入校园文化,”做方案之前设计师们除了和校长沟通,还会去学校里看看教学楼是什么颜色、什么风格。
不同地域的校服他们往往会强调不同的重点,学校的要求和各有区别。有些地区喜欢宽大的校服,有些地区希望颜色能够足够鲜艳。在北京,他们会采取这个城市特有的颜色放入校服设计中:胡同的瓦灰色,宫墙的共色,仿汉白玉的白色。另外,学校的性质也很关键,周游了解过的北京四中,浙江武岭中学和南湖嘉兴学校,这几个学校的理念,创校以来的一个育人精神,“传递的就是一个比较偏中式的理念,可能就愿意用这种中式的服装,觉得跟他们学校整体氛围更契合。”
周游调整了方向,把这样的中山装向中学推广,这样不涉及红领巾的问题,而且上身效果沉稳,更适合中学生。但中学的问题在于应用场景太少,“可能就是说有重大活动的时候你穿一穿,或者说你周一升旗穿一穿,有什么研讨会,谁来参观了,可能会穿一穿,就是使用率不是很高,还是以运动装为主是这么一个情况。”
简简在学校参加了一些社团,还选了健美操作为选修课。但是除了需要买健美操鞋之外,老师没有硬性要求了,学生们也会穿校服去。体育课的时候也是这套,运动出汗了就等校服自然干,但通常很快,他们也没有太多剧烈活动,“我觉得跑一身汗离我都很远了。”
周游分析,国外的校服有更多款式、更多类别,很大一个原因是学校的硬件条件允许,比如建有更衣室,或是一些更专业的课程,以及学生有更多不同的场合来需要不同的衣服。但国内很多学校是没有更衣室的,一股脑儿安排不同类别的服装只会造成困扰。“你早上上来穿上制服,下午有体育课了,它没办法换,在厕所换是非常不方便的一件事情。”
周游去跟校方推演,比如出现什么样的场景时,需要更细分的更专业的服装,平常的穿着运动服它可能又会是哪几个款式。“那些学校的领导,他们可能会想要这样的东西,只是说被他们现实的一些环境所禁锢住了,等他们来看到我们这场展演的时候,他们可能就心中一目了然。”
“我们现在在重点推出常服,制服跟运动装分开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达到以衣来育人的一个目的,也是达到一个美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的能感受到我在一个学术研讨会上,我可能会穿上制服,那个制服我该怎么穿,三件套我该怎么配,那样的话在那样一个严肃的场合下,穿上这么合体严谨的衣服,我将会表现出一个什么状态,对吧?”
这是一个教育目的。“我们做瑜伽有瑜伽服,跑步有跑步训练的一套设备,但是很多人就在挑选的时候,觉得都可以,我都能选择,不都是带弹力的吗?但其实它们在设计风格上以及材质的选择上,它都是有细微差别的。”
“如果说我们能够让孩子从小就了解了这些东西,他们可能在未来选择上以及生活中,他会更快地来区分哪些是我需要的,我需要在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
在细枝末节里
与校方交涉的整个过程里,设计师们试图去把握主动权,去推动校服的更新换代。只是他们也知道,这个过程太慢了。“你想想,人都是年纪越大越保守,“周游说,”他的生活经验可以说服自己不去尝试这件事。年轻的老师可能会接受。它是在慢慢推进的一个过程。”
在品类、款式定好的前提下,设计师也会让学生参与一些细微的改动。“大类的话一般是由长辈来定,因为他们更有成熟的经验。”周游印象比较深刻的学生调研有两次,一次是在北京八中,17 班、18 班两个兄弟班想做班服,学生们直接去了校服中心讨论。17班希望把“17”和士气联系在一起,18班没有具体表示想要什么,只是笼统地表示希望衣服上,能把学习精神、时间宝贵体现出来。周游出了两套班服,T 恤款式,“效果还挺好的,(他们)挺满意的。”
一次是在央美附属的实验学校,都是美术特长生。他们找了几个学生代表集中到一个课室里,有个男孩提出,想做一件在校服之外统一的 T恤,胸前的图案由他们自己设计,作为艺术生,他希望穿得能够随性潇洒一些、有个性一些。
学业的确是学生们最在意的东西,不过他们对彰显个性的追求、对美的追求也还保存着,在某些细枝末节处体现出来。
雍佳说校服好看不好看不重要,“首要任务是学习”,但这不妨碍她在暑假的时候去日本旅游,在镰仓高中前,穿着买来的日式制服和妈妈拍照留念。她不看日本漫画,只是看到了这样的搭配,觉得好看。采访当天她背了一个新书包,来自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远远地也能看出来品牌标志性“马赛克”设计。这也是她在日本买的,也是因为同一个理由:觉得好看。
⑸ 怎样在不剪掉的情况下将校服改短
在不剪掉的情况下将校服改短,利用针线就能做到,以改短袖子为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在要改短的袖子上将缩短的长度做好一个标记,如图所示:
⑹ 如何改造校服
1、要把握好在你们学校的着装守则里,什么可以适当修改,什么不可以,许多要求穿校服的学校是不允许大幅度修改校服的,但是可以加点小饰品自行搭配,如果你不是很确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那就提前查清楚。2、确定你想要哪种风格。3、从在校服上加点小装饰品开始。4、大胆创新地使用饰品吧。5、选点其他的能跟你的校服搭配的衣服。6、通过外部资源来凸显自己。7、用你有创8、用鲜艳布基胶带做成的时髦饰品,找点玻璃粉,可以在家里或者美术课上找找有什么好东西。9、饰品决定一切,找出能与整体搭配得当的饰品来装饰校服。10、不要问别人什么是允许的,自己找吧,如果你找到服装守则里的小漏洞,那就抓住机会钻这个空子!等别人告诉你错了,再改也不迟。11、在头发上别点时髦的东西,酷炫的橡皮筋也好,漂亮的色纱也行,总之就是要戴上让你看起来最酷的东西。12、如果只规定穿特定的几种颜色,那你就真的太幸运了!如果规定的颜色是蓝色,白色和黑色,但是每天在学校要穿白衬衫,蓝色外套和黑色鞋子,那就疯狂点吧!如果你自己没钱,而且你的爸爸妈妈也得勒紧他们的裤腰带,那你就自己制作自己的衣服吧。13、如果你是男生,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呀!酷炫的袜子、鞋子、汗衫还有皮带都很好。14、用Tupex笔也是一个个性化校服的好方法哦,只要先检查能不能洗掉,可以在校服上涂鸦,画上图片、写歌名或者格言。厌倦了每天跟别人穿一样衣服的日子吗?其实只需要用一点小技巧,就可以改造校服,从而展示你的独特个性,而且还不会违背学校的规定哦。
1、要把握好在你们学校的着装守则里,什么可以适当修改,什么不可以,许多要求穿校服的学校是不允许大幅度修改校服的,但是可以加点小饰品自行搭配,如果你不是很确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那就提前查清楚。
2、确定你想要哪种风格。体现个性是影响你如何修改校服的最大因素,选择你的风格,并且贯彻到底。
3、从在校服上加点小装饰品开始。优雅别致的别针可以在夹克或毛衣上做临时的装饰品。在夹克或衬衫上别上纽扣,虽然小小的、不起眼,但确实是很独特的饰品。还可以在衣服边沿(或者袜子边)加上一条彩色的缎带,虽然也是微小之处,但确实可以有效地改变你的校服。其实布贴也很棒,不过得学校允许使用才行,如果你不确定要不要使用能永远粘在校服上的饰品,那就用安全别针把布贴别上去。
4、大胆创新地使用饰品吧。这个可能是改变死板无趣形象的最简之道了。可以在校服上用上发夹、假发、珠宝、化妆品、指甲油甚至袜子,这些都足以让你的校服使人眼前一亮。
5、选点其他的能跟你的校服搭配的衣服。这个就能放手去干了,一件亮粉色的风衣?为什么不试试呢!宝蓝色打底裤?穿上吧!如果没有规定穿什么鞋子,那就选一双炫目的鞋子吧。学院派们可以穿moccasins便鞋或者玛丽珍鞋,喜欢朋克风的学生们穿匡威高帮帆布鞋或者格子便鞋看起来会很不错,双肩背包是另一个张扬个性的好办法哦。
6、通过外部资源来凸显自己。虽然你不能改变校服规定,但你可以改变诠释它的方法。有很多运动夹克、宽松裤、短裙以及系扣领休闲衬衫,你可以挑一件穿得舒服的,但是还是要记得遵循校规。
7、用你有创造力的思想让校服摇滚起来吧!
8、用鲜艳布基胶带做成的时髦饰品,找点玻璃粉,可以在家里或者美术课上找找有什么好东西。
9、饰品决定一切,找出能与整体搭配得当的饰品来装饰校服。
10、不要问别人什么是允许的,自己找吧,如果你找到服装守则里的小漏洞,那就抓住机会钻这个空子!等别人告诉你错了,再改也不迟。如果学校因为这个漏洞会让你留校处分还加以警告,那就尽量在同一天佩戴那些有风险的时尚尤物,因为如果你写了太多次检查,老师就懒得给你警告了。
11、在头发上别点时髦的东西,酷炫的橡皮筋也好,漂亮的色纱也行,总之就是要戴上让你看起来最酷的东西。
12、如果只规定穿特定的几种颜色,那你就真的太幸运了!如果规定的颜色是蓝色,白色和黑色,但是每天在学校要穿白衬衫,蓝色外套和黑色鞋子,那就疯狂点吧!如果你自己没钱,而且你的爸爸妈妈也得勒紧他们的裤腰带,那你就自己制作自己的衣服吧。在白衬衫上缝上一个蓝白布贴,用蓝白编织线纱带子,把它打成领带的样子。
13、如果你是男生,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呀!酷炫的袜子、鞋子、汗衫还有皮带都很好。把头发梳好或者用发胶定型。
14、用Tupex笔也是一个个性化校服的好方法哦,只要先检查能不能洗掉,可以在校服上涂鸦,画上图片、写歌名或者格言。
小提示那种能保持更久时间的东西,比如说染头发、穿耳洞等,可能不太适合学校的校园环境。
尽量不要把不能变更的东西用在校服上,之后你可能会厌倦它,到时候改变不了而且还不能再去买新校服。
可以每天施点魔法换新花样!
你可以用染发剂,可以有颜色独特的一天,而且可以马上洗掉,如果你有一个主题校园聚会或者仅仅是平常的一天,可以巧妙地装点一下。为什么不试试用一天染成满头金发或者哥特式黑发呢?
如果你们学校有非常严格的校服守则,你还是可以在汽车上或者放学后穿戴独一无二的服饰,然后到学校后马上换成校服。
如果你读“青少年女孩”的那种杂志(《17岁》《青少年时尚》等等),可以尝试一下他们的时尚观念。
确保你所穿戴的东西都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哦。
警告准备好面对校长和老师对校服的唠叨。
有一些老师可能会吹毛求疵要你把东西弄下来,所以尽量远离那种老师,或者在上他们的课时不要穿戴那些饰品。
在没得到别人允许之前不要模仿别人。如果你模仿别人,人家可能会介意,甚至可能对你怀恨在心。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别去模仿一个风靡校园的人物,大多数人会听信那个人说的话,这意味着你将会很快失去一些朋友。
尽量避免把钥匙链等让人容易产生不良居心的东西挂在包上,这样很可能被别人偷掉。
尽量不要太过火,因为那样看起来好像是在炫耀什么似的。
你需要准备很酷的夹子、缎带、一次性染发剂、漂亮的丝带,如果你想买很酷的新衣服什么的,花费大约在20英镑-50英镑(200人民币到500人民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