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说到永安百货的四小姐郭婉莹,她的富贵和美貌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对于这位四小姐来说,美貌和富贵都不是她最打动人的地方。她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她一生都在坚持的优雅。就算到了环境最恶劣的农村,她依然坚持她的旗袍人生。
(吴毓骧和郭婉莹)
郭婉莹跑到了北京,并在燕京大学继续求学,在拿到燕京大学毕业证和理学学士学位证书后,她才重返上海。
其实,郭婉莹不仅在北京读了大学,而且她还交了一个叫吴毓骧的男朋友。
吴毓骧和郭婉莹的出身不同,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又是林则徐的后人,自幼便勤学好读,再加上人又聪敏,因此在民国初年便考取了庚子赔款的公费留学资格,并在清华大学留美预备读读书。
也就是在读清华大学的时候,爆发了“五四运动”,吴毓骧天天也跟着同学们出去大游行。国民政府担心他们会闹事,所以干脆提前把他们送出了国。
吴毓骧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原本应该好好学习的他,却偏偏注意到了花花世界的游戏人生及各种游行的把戏等。所以等他归国时,他的学业不能算好,但他却成了一个风流倜傥,又风趣幽默,十分会讨女人喜欢的男人。
⑵ 民国名媛穿着
民国服装;旗袍;文明新装
民国时期的服装是中国服装史的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中国传统服装走向衰落和蜕变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新服装孕育新生的时期。旗袍作为民国时期女性最有代表性的服装,她的产生、变化、发展都伴随着整个民国社会。
一、民国初年的旗袍
在民国初期,整个国家社会一直处在革命与动荡中,人们经历革命的洗礼为时不久,衣着观念、生活方式都处于新旧更迭的大转折时期,旗袍也正在乱世妆扮中悄然过渡。总体说来,旗袍在此时已退居到一个不太显眼的位置,不复昔日的显赫地位。此时的旗袍在廓形上变化不大,仍以清末的宽敞为其特点,领子由早期的无领或低领变化为“元宝高领”,最高时可与鼻尖齐平;袖子稍有收紧并略有缩短,至肘与手腕之间;袍身长度减短至膝与脚踝之间。旗袍线条造型仍较为平直,色调力求素雅,领、袖、襟等部位也用镶滚,但比以前简练概括得多,通常只有少许几道。绣纹也趋于简单,不复以装饰体现地位与身分,而且开始注重体现女性的曲线。
二、20年代崭露头脚
随着民国社会的不断开放,中西方交流的加强,西方大量的女装样式流入中国,许多报刊、杂志都进行大篇幅的刊载;当时留学归来的留学生也带回了许多国外的思想和服装;当时的许多女装设计师们都跟随西方模仿西方的样式设计女装。因而西方的女装大量充斥在社会上,而且这些服装样式和设计方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并推崇。西方流行女装的这些特征,在旗袍上也是有所映射。
20年代中叶起,一种新的旗袍诞生。在当时的上海是公认的服饰时尚中心,其声势远远领先于全国各地并左右着中国服饰时尚的变化。上海旗袍时尚的最初,是以无袖的长马甲形式出现的,短袄外面的长马甲代替了长裙。1926年,长马甲同短袄合并,就有了民国新旗袍最初的款式。张爱玲评价道:“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1]”袍身宽松、廓形平直,长度在踝关下之上或大约小腿肚的地方,倒大袖。领、襟、摆等处仍喜做滚边镶饰,但繁褥之风日减,“裥干”和阔滚条被视为过时的象征。秋冬时穿的夹旗袍,倒大袖,只有一道花边装饰,已略显腰身。1924年秋,末代状元刘春霖之女刘沅颖下嫁《玉梨魂》作者徐枕亚,新娘当时穿的就是这种倒大袖旗袍[2]。1926年后,旗袍的下摆一升再升。
至20年代末,旗袍开始收腰,受欧美短裙流行潮流的影响,摆线提高至膝下,女子大大方方地露出她们秀丽的小腿。虽仍为倒大袖,但袖口变小。装饰性质的镶滚趋洁,甚至完全取消,色调也力求淡雅和谐,后体上显得十分简洁方便。1929年上海女学生穿的旗袍,摆线已到膝盖处,袍身变得合体,有的袖口装上仿西式的克夫,成为流行一时的时尚。民国初的“文明新装”也是倒大袖,20年代的旗袍一直沿用这种袖形,直至30年代才慢慢消失[3]。整个20年代,中西交流的机会增多,从欧洲进口的布匹、羽纱、呢、绒、蕾丝等纺织品,扩大了国人的着装选择,改变着人们的着装观念。人们不再那么固执地追求“做一件传三代”,从而刺激了购买欲望,推动了旗袍的流行和变革。20年代的旗袍就明显受迪考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线造型、对称的装饰品和纹样图案。
三、走向经典
三四十年代是中国革命最为壮烈,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最为波澜壮阔的二十年。此时也是女性进步思想和自我意识最为活跃的年代,所以三四十年代也是中国近代女装最为灿烂繁荣的年代。而恰恰就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被称作Chinese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风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从上海风靡全国各地。让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实际上是三十年代的旗袍。
旗袍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加上这一时期外国的面料不断地进入中国,各大报刊杂志上都有服装专栏,还有流行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推动时装的产生与流行。各大百货公司也常常举行时装表演及展览。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国的时装中心,因为当时欧美的最新款式仅隔三、四个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国各地都以上海为样板,竞相模仿。海派旗袍便成了30年代旗袍的主流了。而且这时期,旗袍被很多中学、大学采用为校服。30年代欧美流行收腰,更能体现出女性美,这就注定旗袍会变得更修长而紧身,并有高叉。1934年就几近臀下,腰身又裁得窄,行走起来双腿隐隐可见。可见当时对女性的行为约束已经大大放松,从而符合了30年代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两个特点:“中西合璧,变化多端”。当时爱美女性旗袍穿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领和袖采用西式服装做法。如西式翻领、荷叶袖、开叉袖、还有下摆缀荷叶边,或缀不对称蕾丝等夸张的样子。但这仅是一些明星和贵妇的社交礼服,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将旗袍和西式服装搭配起来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绒线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围巾或戴上珍珠项链显得大方而别致。当时修长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烫发、透明丝袜、高跟皮鞋、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都是最时尚的装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强调。旗袍,成为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国服”了。
四、经典的延续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以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抗日战争硝烟燃起,大多数国民皆无心于服饰的奢侈。出于经济、便于活动等实用的功能考虑,40年代初的旗袍不复30年代衣边扫地的奢靡之风,长度缩短至小腿中部,高时到膝盖处。炎夏季节多倾向于取消袖子,领高减低,省去了种种繁琐的装饰。使其更为简便、适体,从而形成了40年代旗袍独特的风格。
改良旗袍最早出现于30年代后期,短袖旗袍上始有肩缝,起初尚无省,归拔比较多。后来逐渐有了胸省,开始时收省还不明显,以后渐渐发展到吸腰省并使用装袖,装袖在40年代中期得以推广,自此旗袍更为合身适体。据40年代初报载,衣料涨价百分之百。故而服饰装扮上力行节俭,倡导“旧衣运动”,普遍兴起国货运动,使旗袍在面料的使用上也颇具特色。当时颇有影响的《申报》元旦新春例发“衣食住行”计划:“在这国难深重的今日,正应节约救难,提倡穿旧衣运动,衣服新旧无关宏旨,但求有新思想。新脑筋就好了……4]”;只要求其适体、经济,万一要做新的,就采用纯粹的土布。因此土布成为旗袍常见的用料就不足为奇了。抗战初期的上海还一度流行用国产白棉布或毛蓝布(又称爱国布)做成的旗袍。此时的旗袍虽然装饰极为简单,用料也十分平常,但仍不失为日常服装的主流。40年代中期的旗袍还引进了两种西式配件——垫肩与拉链。把传统的盘香纽、直角纽换成拉链,也成为当时的时尚之一。礼服旗袍稍长一些,装饰更为考究,校服则以朴素、淡雅为尚;工厂女工夏季风行穿一种简便型的旗袍:略似面粉袋上挖个圆孔——无袖无领或低领,不收身、小开衩,长度在膝盖上下,内穿一条短裤,以图凉快,劳动轻便。
五、旗袍退位
在解放战争结束后,新中国成立,人们似乎沉浸在了革命的浪潮中;人们的热情似乎完全转到了革命和劳动中,旗袍所代表的舒适、悠闲似乎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更多的代表劳动女性,适合劳动女性,能展现新时代和革命的女性服装成为了主流;旗袍悄悄的退隐到了一个历史的角落里,至此民国时期的旗袍到此结束。
图片参考:
(1)最初的旗袍
(2)20年代末期,南洋兄弟烟草广告。署名之光(谢之光)。发式袖端仍带20年代余韵,整件旗袍的风格已开30年代的先河。
(3)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领而低摆,开衩至膝,袍身紧窄修长且无袖,更显穿着者的婀娜身段,两道滚边十分细巧精制。
(4)受欧美影响,30年代中期流行“透、露、瘦”。透明的丝织品用来做旗袍了,开衩高至臀下。
(5)30年代末40年代初流行的旗袍,阴丹士林蓝布面料作礼服在月份牌画中处理得更像丝绸旗袍,袖短呈臂,窄身修腰。
⑶ 旗袍,属于上海的风情
用一个词来代表老上海的美丽,非旗袍莫属。
在声色犬马的百乐门里,莺歌燕舞,缓缓走来的是一个个穿着旗袍风情万种的交际名媛。
旗袍,在独特的老上海弄堂中,石库门里,似乎此物是因上海而生的。是那个时代上海女人的一个标志。
一想到老上海,脑海里就出现民国时期的老电影中,穿着旗袍摇曳生姿的美人,那是属于上海才有的独特韵味。
上海是有旗袍情结的,旗袍脱胎于清朝的旗装,成长于上海。
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上海服装界吸收了西方的流行元素,改进了旗装,将东方女性的柔美体验的淋漓尽致。而 旗袍是专门为东方女性量身定做的,穿在西方女人身上就少了那种特有的韵味。
东方女人穿旗袍的独特魅力反而是源于自身的缺点,东方女人腰长,臀位较低。而旗袍恰好突出的恰恰是人体的腰肢和臀部的曲线,所以腰长穿旗袍最是好看。
旗袍的魅力在上海滩发扬光大,曾经每一个上海女人都以拥有一件旗袍为荣。
发型:复古的盘发和简单的麻花辫。
老上海的学生,穿着旗袍大部分编着两条简单的麻花辫,青春年少,又清纯可爱。
复古的盘发非常适合旗袍,摇曳生姿的女子,风情缓缓。越是有故事、有阅历的女人,穿着旗袍越是万般美丽,鬓角边的卷曲增添了妩媚风情,让人欲罢不能。
内衣:无痕内衣。
旗袍是贴身的服装,曲线尽显,所以一定有选择无痕内衣。不然露出内衣的痕迹,美丽就大打折扣。所以,选择一套合身的内衣很重要。
丝袜:黑色或肉色的丝袜。
一直觉得丝袜的诞生,是为旗袍而准备的,穿上丝袜和旗袍最搭。
鞋:穿丝绒或缎面的鞋子。
鞋的颜色不能太花销,选素色为佳。
配色:全身的配色。
这里的配色不仅仅是旗袍的颜色,对头发的颜色,妆容的色彩、鞋子的颜色,随时携带的包包颜色等等,都是有讲究的,恰到好处才是最美的旗装。
最重要的要求:身材。
标准旗袍身材:脖子要修长,这样领口显得好看;溜肩穿旗袍好看,虎背熊腰不适合;胸部要适中、要刚刚好,过大过小都不好;腰要细,臀部要丰满,看起来曲线优美;身高要刚好,160~170厘米的身高最合适。
由于旗袍贴合身材,所以对身材的要求较高。要想拥有一件完全吻合自己的旗袍,可以量身定做一套属于自己的旗袍,穿出属于自己的万种风情。
穿上旗袍的女子,犹如一朵艳丽的女人花,在岁月里风情万种的绽放着,我都能感觉到流年的暗香,岁月的静好。
我想世间没有女子会拒绝旗袍,除非你不热爱美丽。那种美,足以睥睨众生。
⑷ 央视主持人张蕾晒旗袍美照,你在她身上看到了怎样的名媛风范
央视主持人张蕾晒旗袍美照,你在她身上看到了怎样的名媛风范?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在刚以前的2022《百花迎春》联欢晚会上,张蕾强台风依然稳重,一袭白色礼服,配搭金黄纹样,全部人看起来空气庄重,她的网友点评她讲,她给人温馨又痊愈的觉得,听她组织综艺节目,令人觉得十分放心,有一种心旷神怡的觉得。
如此好看温馨而又才华洋溢的亲姐姐谁可以不喜欢你?自2014年中央电视台《综艺盛典》频道在社交网络平台发布信息称,张蕾结婚后重归逐渐。张蕾越来越更为心胸宽广,在主持人这条公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不移。演出舞台以外的主持人也是有自身的日常生活,期待在以后的时间段里,可以见到张蕾大量的魔幻造型,主持人的工作越变越好!
⑸ 于凤至到底长什么样子,竟然不输于民国四大美女
于凤至是一个民国时期非常美的美女,她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她的外貌上还表现在她的谈吐修养和待人接物的状态上。
除了以上两点以外,她经历过自己的丈夫出轨,并且将小三带入了自己的家。作为一个非常坦然的女人,他温暖的接受了这个小三并且给予了细心的照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宽容大度的女人,也是一个内心非常善良的美丽女人。
而她最终因为太过于辛苦导致自己死亡也是非常让人心疼,也是历史上和我们的一大遗憾。
⑹ 看年代探案剧《旗袍美探》,浅谈民国女子服饰之美
近期,由邓科执导,马伊琍、高伟光领衔主演的年代探案剧《旗袍美探》正在播出。
《旗袍美探》翻拍自澳大利亚剧集《费雪小姐探案集》,在中国属于小众侦探剧,但口碑很好。该剧讲述了从法国巴黎回国的女侦探苏雯丽(马伊琍 饰)与法租界警务局中央巡捕房探长罗秋恒(高伟光 饰)一同破解悬案的故事。
我国习惯上把民国成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段时期称为民国时期。因为中华民国1912年(即辛亥革命的次年)元旦正式宣布成立,采用国号纪年法,该年称民国元年。
在史学界,“民国初期”一般指民国成立的最初十年左右。1922年民国政府分裂为北京、广州两个政府,有所谓北洋军阀,史学界通称这一阶段为军阀混战。经北伐战争,1927年民国还都南京,史称民国南京政府,直至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
这个时期,女性的服饰变化在这个时期尤为显著,其中西结合的特点尤为明显,而在这一时期,民国时期最常见的服饰大致分为旗袍、学生装、洋装等风格服饰。
首先 ,根据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改良的旗袍风靡民国,是当时不少女生的日常服装。旗袍其实是在20年代末,也就是新文化运动受到欧美服饰的影响,唤醒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所以女子更加注重了对身材的“曲线美”,旗袍设计偏向修身,一般量身定做,而且色调力求淡雅。
苏雯丽几乎每一集都要换上不同的旗袍和洋装,修身的旗袍将角色的婀娜与风韵,体现得一览无余;马伊琍本身就是上海人,苏雯丽偶尔说上几句软糯婉转的上海话,也极衬这个角色的软糯娇媚。
其次
是民国风——学生装,继承了汉服中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样式,但是到了民国初期,裙长逐渐缩短并且缩减腰身,而且有了倒喇叭的设计,也就是五四装的前身。北伐后,学生装才真正成形,而学生装主要是以淡蓝色的布上衣为主,还有旗袍式领口,衣长一般不会过臀。那么下身则是搭配深蓝色裙装或者黑色百褶裙,一般不带花纹修饰,以朴素为主。
虽然民国时期大多以旗袍为主,但是同样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少西式服装,我们从不少民国电视剧中也能时常见到,女子穿着带有西方元素的裙装和帽子等,这些足以说明当时西式服饰已经成为了女子的 时尚 服饰了。除了裙装,西式的大衣在当时也受到了不少追逐 时尚 的名媛女子所追捧,无论是高贵风的皮草还是其他西式大衣,在民国时期已成为 时尚 的代名词。
总之,中国服饰在民国时期就开始向西式服装过渡了,无论是旗袍还是西式服饰,无不呈现出国际化和现代化结合的多元特征。
⑺ 穿着旗袍的民国女人有多美,看了这些照片你就挪
民国就是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时代,虽已经过去了六七十年,但每每想到,总以为还发生在昨天。尤其是每每到南京食朝汇吃饭的时候,看到店里面穿着民国学生服装的服务员,就更有这种体会了。回望民国时,那些身着华丽旗袍的女子,眼角眉梢,举手投足之处,皆是东方式的妩媚与温婉。
▲
杭穉英,我国最早的商业美术家之一,设计的商品包装、月份牌等多以旗袍美女为素材,这是一幅西湖泛舟图,确实不错。
⑻ 穿旗袍的女人有多美
旗袍作为传统的继承,无论是绣花还是印花,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几乎看不到纯色的旗袍。这也是文化自信在服饰上的一种表现。优雅、时尚、文化自信、突出女性身材的曲线之美,这是旗袍文化所能表现出来的东方之美,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的选择。
⑼ 司藤的旗袍,太美了
旗袍 ,是为数不多的
历经岁月变迁后,
流传到现代 社会 依旧
饱含生命力的传统服饰,
看似束缚的版型,
实际是自我的尝试和表达。
由景甜主演的网剧《司藤》,
将旗袍这种典雅的美,
从民国延伸到现代,
为我们带来一场旗袍盛宴。
各式各样的紧身旗袍,
勾勒出司藤的玲珑曲线,
配上一双柳叶弯眉、
一抹艳丽的红唇,
清冷中带着几分性感妖冶,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
她骨子里的傲娇妩媚。
01
民国旗袍,彰显东方之美
民国的故事中,
司藤穿的旗袍就是传统款式,
发型也符合民国时的装扮。
她一出场,
穿了件白色真丝旗袍,
看似简单朴素,
行动处却落落大方,
做工考究,极为重视细节。
搭配珍珠白的小披肩,
上面还有藤纹刺绣和流苏,
穿一双同色的小皮鞋,
一步一婀娜,踏在了心上,
超级有复古名媛的感觉。
还有复古的手推波发型,
半隐半露的娇俏脸庞,
舒扬的远山眉、发梢的弧度
与旗袍勾勒的身材曲线相得益彰,
层层叠叠,含蓄却又妩媚。
同样是白色旗袍,
披上 粉色软呢连帽斗篷 ,
头发编成大麻花辫,
配上粉嫩的发饰,
呈现出一种娇弱的美感,
静坐湖边的司藤,
完全就是怀春的少女。
她的一颦一笑间,
都是那个年代的感觉,
将想象中摇曳生姿的
民国旗袍美人带进了现实,
让我们领略到旗袍的韵致,
端庄、灵动、妩媚,
展现了东方含蓄式的美。
02
现代旗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 时尚
在复活后的现代,
她的旗袍不只是传统款式,
而是 结合现代审美做出了改良 。
发型上也有很大改变,
从盘发变成披发,
黑长直,或波浪卷,
这些现代流行的发型,
搭配上旗袍也甚是美艳。
复活后的第一件旗袍,
用 薄荷绿 衬托她出尘的气质,
胸口手臂上的镂空设计,
加上珠绣和蕾丝的点缀,
黑发如瀑,即使不施粉黛,
也显得贵气、有风情。
最让人喜欢的,
还是那件 姜黄色旗袍 。
丝绒材质,植物纹刺绣,
裙身设计中暗藏巧思,
领口处精致的镂空拼接,
典雅时髦又不失性感。
配上司藤海藻般的长发,
以及精美的珍珠发箍,
高贵冷艳中透露着娴静之美。
司藤虽是妖精,
却不曾少了仙气。
这件 淡绿色的真丝旗袍 ,
裙身上满是藤绕蝴蝶纹样,
外搭了件淡青色的云肩纱披,
刺绣流珠更添华美,
与鬓边的蝴蝶发卡相呼应,
让人不禁赞叹仙女下凡!
这些现代的旗袍,
既保留了传统服饰的美感,
又增添了新颖的元素,
日常中穿着也不觉突兀,
尽显东方女子的温婉大方。
03
日常着装,以舒适为主
除了符合时代的特征,
司藤在不同情况下,
也会穿上合适的旗袍,
更深刻地展现人物的性格。
生活中的司藤更加柔美,
轻柔的丝绸、浅淡的颜色,
最能体现这种温和。
香槟色的绱袖旗袍,
带有蕾丝缀珠绣的藤纹,
远看素雅,近看贵气,
手执书卷坐于树下静读,
美成了一道风景。
除旗袍以外,
司藤还穿了几件 改良汉服 ,
都是 以舒适为主 ,
不过分在意形制和花纹。
在照顾瓦房时,
一身白色藤纹乔其纱内袍,
罩了件淡蓝色的真丝纱披,
轻松又舒适。
练字、看书、喝茶时,
一件刺绣 长大襟 ,
搭配丝绒镂空拼接外套,
戴上适配的发卡和珍珠耳环,
将人带入悠闲、安适的时光中。
材质柔顺、颜色素雅,
穿着简单不复杂,
同样也是日常的穿衣之法。
04
颜色深、质感重,更添气场
温柔只是司藤的保护色,
在需要展现力量与气场时,
她会穿得很霸气。
宴请七大悬师时,
她选择了 紫罗兰色 的衣服,
烂花绒旗袍、丝绒斗篷,
稳重又不失气场,
霸气中还带着点冷艳,
震慑了全场。
去黑背山山洞救秦放时,
司藤穿了 藏青色的旗袍和外裳 ,
简单搭配上金属项链,
披散的头发中,
还编了几绺小麻花辫,
成熟稳重里还有一股侠气。
之后的一套 深蓝色丝绒旗袍 ,
搭配了绣有金丝花纹的云肩,
发饰与树叶耳饰突出金属感,
更为她增添质感与气场。
较深的颜色,厚重的质感,
还有与之搭配的精致配饰,
在十足的女人味中,
彰显着沉稳气质。
整部剧从服饰到妆发,
司藤展示了真正的
“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
旗袍上的每个细节,
都能映衬出她的性格特点。
此时的旗袍已不仅仅是一种服饰,
更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延续创新,
将传统的美毫无保留地演绎出来。
旗袍之美,
美在其形、色、纹,
让中国女子变得风姿卓越;
更美在于其骨和魂,
不同于时下硬邦邦的审美标准,
敢于穿旗袍的女人,
都是大方从容、自信盎然的,
是那样的鲜活灵动,
令人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