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职业正装 > 穿旗袍丝袜包饺子的视频

穿旗袍丝袜包饺子的视频

发布时间:2025-01-18 09:52:03

旗袍女人散文

对于“旗袍”我情有独钟,那是因为少年时的一个旧梦。

旗袍,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是中国“国服”的候选之一。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它是中国所特有的服饰,是集美学与传统手工艺术为一体的一种优雅服饰。“旗袍女”,也是“淑女”的代名词,优雅、气质而内蕴丰富,是中国传统女性美的代表和标准。

每每读到旗袍二字,我就会觉得舒心;一旦看到旗袍,便会情不自禁地了解它布料的质地,以及款式与做工;见到穿旗袍的女人,在尊重与不失礼仪的前提下,我都会珍视几眼,还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基于不影响革命形象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所以我一直保留着这份嗜好,或者已经是癖好了。像我之好茶,好书,好写散文一样。

既然“旗袍女”,也是“淑女”的代名词,那么“旗袍女人”就应该是优雅、气质而内涵丰富,富含传统美的“熟女”了,我作此想。

旗袍女人是我的好友。当然我不知道她姓甚名谁,芳龄几何?也不知道其闺处何方,是否小家碧玉还是大家闺秀,却丁点儿也不影响我们做朋友,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无关风月,只为真心”。我欣赏旗袍女人的文风,那种素雅恬淡中的淡淡忧伤,不缺温情的美感;喜欢读她的诗词,而且每次读过之后,都会觉得清新愉悦,意犹未尽。读她的词有唐婉儿的风韵,似乎看见晚霞初落,一位婷婷的女子在亭中热望的眼神,晚风撩起她的裙摆,拨乱了她的秀发。读她的诗,仿佛呼吸到带雨带露的空气,嗅到一袭晨风里的郁金花香。我想,这就是旗袍女人的诗风,是她的气息。

第一次赏读旗袍女人的诗《清平乐,伊笑依旧香梳》诗中写道:“谁晓春处,寂寞空枝树。云在天涯风眷顾,唤雀归来同路。万木静待重苏,桃花三月如初。不语倾城百媚,伊笑依旧香梳。”好一个“唤雀归来同路”,一份思念霍然心中,非常优美、荡气回肠的好诗,那只等待风信的雀,一定隔山暖新酒,他恨不能,生出神鸟双飞翼。这“香梳”一词恰到好处,妙不可言。诗文用词婉转,寓意深刻,作者犹如丹青的高手,亦如弄琴的玉指,情入诗境,回味无穷。

《如梦令,落花有怀》词中所说:“桃杏争春且住,烟柳垂亭倚路。岸草落花时,难掩湿云带雨。独步,独步,风拂残痕无数。”是呀,落花有怀,怀什么怎么怀?怀的是不老的春色,怀的是无限的思念,谁又知落花“怀春”这一路之上,有多少寂寞与孤独?“独步,独步,风拂残痕无数。”何等的情怀,何等的女子,又何等地伤怀,令人怜爱。

《江城子,江上情怀》说:“倚岸凭栏影孤长。浪飞扬,鸟彷徨。云水波涛,暮色卷疯狂。多少情怀江上望。天地远,梦何方。”流水有心,端的应该晓得把这份思绪带去远方,或者是一滴雨,或者是一瓣雪。梦中望伊人,滴水同灵。这首词意境之远,心境之长,令人动容。虽然词中没有一个情字儿,却让人读后情有心生。难得读到如此优美,情笃的好词。我欣慰自己能成为这么一位幸运的读者!

《苏幕遮·独倚黄昏》旗袍女人在这首词中把思念之情,心中的期许表达到极致。词中写道:“暮云天,如画卷,湖水微澜,鸥鸟双双恋。风瘦拂帘情缱绻。相望成笺,满目斜阳挽。”“月楼深,灯火浅,独倚黄昏,落日亭桥岸。思绪凭栏伊影剪。书锦寄欢,不写流年叹。”

这是一首读后久久不能释怀的好词。“风瘦拂帘情缱绻。”中的“瘦”字回味无穷,夏日里的风瘦了,瘦了就是薄凉,是清爽,是淡淡的思念,还是温软的慰藉。“相望成笺,满目斜阳挽。”一句中的“相望”给人无限的遐想,而“满目斜阳挽”中的“挽”字,既有留下之意,又有留住之情,以及淡淡的暖意,淡淡的忧伤!只此一字却是意境不凡,是层层叠叠,清晰可辨,可嗅,可触摸的感怀。“月楼深,灯火浅”中的“月楼深”,多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不是!只在“灯火浅”时才会思念起,凭栏思念中的伊人是那么地深情,相守是那么的笃定,“书锦寄欢,不写流年叹。”此情此景,谁人不怜,谁能不爱!其中伊人也是孤独的,也需要抚慰,只是权当思念作心欢,“不写流年叹”!

这首词描绘的画面感强,情入境,境入心,娟美而清丽,流露的情感委婉得体,描述的伊人,婉约优雅。

自古说,文如其人。我是相信的,比如唐婉、比如李清照、比如苏麻喇姑。旗袍女人的诗词描述的应该是作者心性的独白。何况,我与旗袍女人也谈诗词,也谈旗袍,她曾经说:“旗袍穿在不同层次的人身上,表现力不同,但也需要一点点外援的介入,比如小花伞、珍珠链,或者坤包的介入,大概能突出主人素雅的个性,以及内在的'期许”也说:“女人的个性,其实与选择旗袍的质地、款式有一定程度的关系”还说过“旗袍本就讲究,旗袍女人讲究才对。”

偶尔,我在旗袍女人的空间也看见过四碟包饺子用的食材,柔软细白而浑圆的面团、鲜绿细碎的葱花、白盈盈的葱断、鲜红的肉泥,都着实讲究着;断的、泥的和团的都各有其形,净明而鲜嫩。所谓“一叶挡目,滴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不无道理,“三分厨艺,七分刀功”之说,更是窥见一斑。旗袍女人,端的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蕴含传统美德;既有旗袍之身,也有旗袍之韵的“旗袍女人”了。

相逢何必曾相识,赏花未必自己家;才女多诉人情恶,哪知世上风情薄。旗袍是讲究的,旗袍女人讲究才对。她空间里的那一屉光鲜的饺子,等的可是“唤雀回来同路”之人?花草有本心,何须士人折;月风赋歌声,泪湿琴低泣。

但愿旗袍女人诗风,时风不减。我欲乘风而去,和一轮冷月挂于枝头,聆听您的歌赋。

㈡ 满族的风俗习惯

满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
【服饰】:
“发冠”与“旗鞋”
【旗装】:
二十世纪以来,满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但从电影、电视和博物馆里,我们还常常可以欣赏到往日旗装的风采。其中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发冠十分引人注目。
过去,满族妇女幼年时同男孩一样,多剃去头顶四周头发,只留颅后发,编成辫子垂于脑后,一直到成年方蓄发留辫。婚后则开始绾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等式发髻,其中以两把头较为典型。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然后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平时,发髻上横插长二三十厘米、宽二三厘米的被称为“大扁方”的头簪,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时便要戴上发冠了。
【旗头】:
发冠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十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上面还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此头饰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发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来纤纤碎步,分外稳重、文雅。
【马蹄底鞋】:
除“旗袍”、“发冠”外,满族妇女的“旗鞋”也极富特色。这种绣花的旗鞋以木为底,史称“高底鞋”,或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统称“高底鞋”。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现在都已不穿了。
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关于这种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做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做越精致美观,成了后来这种样子。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直筒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天足,着花鞋。但现今的“旗袍”并非历史上满族女子的服装,而是吸收了西方服装裁减方法的时装,和过去满族女子的服装大不相同。
清代满式服装曾流行全国,现在与汉族服式一样了。满族妇女不缠脚,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就更显得高贵、尊严。图为一位满族新娘正在梳理她的结婚发式。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裁制。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图为满族妇女在旗袍外套穿的马甲。绣有精致图案。穿旗袍跳宫廷舞的满族妇女。穿着传统满族旗袍的男子,包括带箭袖的长袍和一袭马甲,以及满族男性的帽子
【民居】:
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习俗】: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要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许将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这里。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许从锅灶、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
满族过去信仰萨满教,每年都要根据不同的节令祭天、祭神、祭祖先,以猪和猪头为主要祭品。在大祭时要杀猪,特别是在祭祀祖先时要选用无杂毛的黑猪(有的还必须选黑公猪),宰杀前要往猪耳朵内注酒,如猪的耳朵抖动,则认为神已领受,即可宰杀。此举俗称为“领牲”。有的地方要将猪肠和膀胱放入吊斗挂在杆子上,让乌鸦来吃,如果三天内被吃掉,就为吉利。然后把全猪卸为八块,按原样摆在方盘内,供于家里屋内西山墙的祖宗牌位下,家人按辈份排列免冠叩头三遍,再将肉切碎入锅熬煮,全家围坐,蘸盐而食。此时如有客至,只要在祖先牌位前叩头三次,即可坐下同吃,吃完也不必道谢。满族人家至今还有逢杀猪时请亲邻好友前来品尝头顿猪肉的习惯。过去,在庄稼成熟的季节,满族还有“荐新”祭祀的习惯,如今已被“上场豆腐了场糕”习俗所代替,即在五谷上场时,用新豆子做豆腐吃,打场结束时,用新谷做大黄米饭或豆面饽饽吃,以庆丰收。满族男女青年结婚时,新娘必须先在南炕上坐帐,也有称“坐福”。直到晚上,才在地上放一张桌子,新娘、新郎要手挽手绕桌子三圈后对饮。
【日常食俗】:
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粱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粱米豆干饭。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粱米饭或玉米(米+查)子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可口。这种吃法多在夏季。饽饽是用黏高粱、黏玉米、黄米等磨成面制作的,有豆面饽饽、搓条饽饽、苏叶饽饽、菠萝叶饽饽、牛舌饽饽、年糕饽饽、水煮饽饽(汉语的饺子)等。满族的饽饽历史悠久,清代即成为宫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满族点心萨其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较著名的还有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北京小吃墩饽饽,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饽饽,湖北荆州小吃猪油饽饽等。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秋冬之际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为主要蔬菜。据传用腌渍的方法储存蔬菜,始于清顺治年间。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酸菜可用熬、炖、炒和凉拌的方法食用,用酸菜下火锅别具特色。配菜也可用来做馅包饺子。东北地区的满族,每户腌渍的酸菜一般可以吃到第二年春天。此外,日常蔬菜还有萝卜、豆角等。满族人民爱吃猪肉,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辽宁沈阳市的那家馆是家有100多年历史的满族餐馆,该店经营的白肉血肠,被誉为正宗的满族风味。
满族的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很多。如祭祀用过的神糕、神肉,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能带去,吃完后不允许擦嘴;家中人就餐,长辈不动筷,晚辈人绝不动筷;过年杀年猪时,有把亲友、邻里请来同吃白肉血肠的习惯。
【民族食品】:
满族居住分散,各地均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主要有:
①白肉血肠。
②火锅(满族传统风味菜肴)
③酸汤子9辽宁岫岩满族的典型食品)
④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最早是清朝皇帝到东陵祭祀祖宗时做供品用的,因此也称为“祭饽饽”。做供品时有果馅厚酥饽饽、鱼儿饽饽、匙子饽饽、菊花饽饽、糊面饽饽、炸高丽饽饽、江米糕、黄米糕、七星饼、鸡蛋糕、枸奶子糕、山葡萄糕、山梨面糕等几十种。传入民间制成糕点后,大体上分为大小两种饽饽。大饽饽每斤八块,俗称清东陵大八件;小饽饽每斤十六块,俗称清东陵小八件。大小饽饽品种主要有太师饼,松饼,玫瑰饼,龙凤饼,山楂桃。还有无馅的七星点子、八裂饼、核桃酥、到口酥等)
【传统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逢年过节,都要杀猪,过年(春节)时每家要杀猪二至三口。农历腊月八日(腊八节),要用黏高粱、小豆等八样粮食煮粥,称为腊八粥。除夕吃饺子,在一个饺子中放一根白线,谁吃着白线就意味着谁能长寿:也有的在一个饺子中放一枚铜钱,吃到便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有钱花。此外还要吃手把肉和特有的点心“萨其玛”。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夏历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不像汉族纸钱后在坟顶上压钱,而是在坟上插“佛朵”。“佛朵”是满语,译为汉语为“柳”或“柳枝”。根据满族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孙,为表明后继有人,要在坟上插柳。
端午节:满族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其风俗与汉族相同。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
中秋节:满族人家过中秋节也吃“团圆饭”。此外,月亮初升之际,还要供月。即在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回答者: ssr213 - 首席运营官 十三级 3-16 18:40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习俗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 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婚俗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 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 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 结婚前一日,送亲的要喝“迎风酒”。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称“打下发”。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俗称"过火避邪"。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的鬼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接着,新娘被人扶出轿来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拜完北斗后举世闻名行“撇盏”仪式。即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 盅、尖刀一把,萨满单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满语念经,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同时端酒盅齐把酒泼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使他们子孙满堂,白头偕老。举行完以上这些仪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搀进洞房。新娘过门坎时,在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新娘必须从上面跨过去。新房的床铺必须全科人铺设,洞房铺好后要在房内奏乐,称 “响房”。新娘入洞房时,一小女孩手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的前胸后背。接着,另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面盛有米、钱等,新娘或抱在怀里,或夹在腋窝,俗称“抱宝瓶”,又叫“抱保媒壶”。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用秤杆把罩在新娘头上的红布揭去,叫做 “揭盖头”。接下来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长寿面或子孙饽饽等。

食俗
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梁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梁米豆干饭。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东北大部分地 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梁米饭或玉米馇子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可口。这种吃法多在夏季。

满族的饽饽历史悠久,清代即成为宫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窝窝头”, 也称小窝头。满族点心萨其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较著名的还有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北京小吃墩饽饽,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饽饽,湖北荆州小吃猪油饽饽等。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秋冬之际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为主要蔬菜。据传用腌渍的方法储存蔬菜,始于清顺治年间。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

满族人民爱吃猪肉,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辽宁沈阳市的满族餐馆那家馆有100多年历史的,该店经营的白肉血肠,被誉为正宗的满族风味。

典型食品:满族居住分散,各地均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主要有:①白肉血肠。②火锅。满族传统风味菜肴。③酸汤子。辽宁岫岩满族的典型食品。④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

参考资料:书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

㈢ 有趣的拓展课:一起学包饺子

从上午开始,参加拓展课的几位妈妈就开始了忙碌的准备工作……

一走进市场,叫卖声此起彼伏,人群熙熙攘攘。水灵灵的黄瓜挂着晶莹的露珠,穿着紫旗袍的茄子闪闪发亮,绿油油的韭菜排排坐,又白又嫩的莲藕像极了胖娃娃的小胳膊,看得人们是眼花缭乱,喜笑颜开。

妈妈们开始东挑西选,讨价还价……

妈妈们分工合作,一起动手为小朋友们准备好吃的饺子~

妈妈们包了好多饺子,不一会儿,圆滚滚的饺子出锅啦!

小朋友们在结束了一整天的紧张学习后,终于盼星星盼月亮般的,盼来了今天的包饺子拓展课。

妈妈们也早早的来到了学校,大包小包,带来了满满的爱意……

小朋友们无比兴奋,在王老师的“镇压”下,才终于渐渐安静下来,却也依然挡不住他们激动的目光……

晏鸿鸣妈妈开始为大家讲解饺子的来历、传说、习俗、吃法等等,还有饺子的做法,嘻嘻,小朋友们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啦~

而此时的刘沐辰妈妈已经在教室后面默默的准备起面团来……

而其它妈妈们,也在教室前门处开始准备着蒸饺子……

终于要开始让孩子们动手包饺子啦~

万洛炜妈妈开始为孩子们准备操作用的面团……

陈美心妈妈拿着一大把擀面杖,考虑着怎么分给孩子们……

开始分面团啦~

万洛炜妈妈开始在投影仪上给孩子们演示如何擀面包饺子……

孩子们认真的学习……

大家学得好认真,妈妈们也教得好细致……

小朋友们其实擀得还挺有模有样的呢,看起来,还不错吧~

当大家都做好了饺子皮,现在开始加上馅料包起来……

不一会儿,就陆陆续续的有小朋友包好啦!

大家都有了自己的饺子……

好开心~

当然,最开心的事情,还是 —— 吃!饺!子!!!

饺子吃起来!

在万千吃相中,感受到饺子那浓浓的香气~

大家都沉醉在饺子的美味中,根本停不下来啊~

下课铃声也挡不住大家吃饺子的热情,过路的别班小朋友一脸羡慕,连保安叔叔都被饺子的香味吸引了过来,孩子们的笑声,久久不绝……

期待我们下一次的联合手工拓展课吧!

最后,深深的感谢前来参加的妈妈们:万洛炜妈妈,马景錱妈妈,晏鸿鸣妈妈,刘沐辰妈妈,陈美心妈妈,杨骐彰妈妈,邓正祥妈妈

同时,还要特别鸣谢何睦妈妈的碗以及姚沐伶妈妈的锅~

谢谢大家!

注:本文前面妈妈们的场外准备工作部分的内容取至万洛炜妈妈的博文(https://www.jianshu.com/p/4a38bb5ef51f)

㈣ 外国人眼中的春节是什么样的

也许,春节对我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在外国人眼里却是很新奇的节日,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去年BBC派了几个英国人来中国体验了一把原汁原味的春节,拍了一部纪录片——《中国春节》。

与穿旗袍丝袜包饺子的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戴什么颜色帽子最防晒 浏览:896
queen短袖t恤多少钱 浏览:253
潮牌卫衣有品牌 浏览:383
艺术轻职场女装 浏览:928
秋短女装外套搭配图片 浏览:572
去市场卖女士睡衣赚钱吗 浏览:656
连帽开衫卫衣里面搭什么衣服 浏览:984
豹纹黑白裤子配什么上衣好看图片 浏览:951
校服合同百分之三 浏览:552
女的穿裤子私密处肉多怎么办 浏览:587
衬衫大衣搭配女生 浏览:380
如何避免员工制服被认定为福利费 浏览:944
新裤子乐队的服装品牌 浏览:528
淘宝女装模特梦娜价格 浏览:942
牛仔裤腿裤的搭配什么外套好看吗 浏览:729
军绿色大衣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484
撕烂其裙子 浏览:681
洋气的帽子店名 浏览:527
有什么高街品牌男装 浏览:93
2020年速卖通裙子较新批发商 浏览: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