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旗袍的由来和历史
旗袍的由来和历史:旗袍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在中华民国20世纪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旗袍装的制作工艺
古典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1、旗袍是民国时期的国服,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了盛行。
2、旗袍是中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属于中国女性传统袍服的一种。专家普遍认为,旗袍的流行始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30年代达到顶峰。它起源于上海,并迅速在中国各地流行开来。旗袍作为袍服家族的重要成员,其起源有观点认为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3、深衣在春秋战国至汉代期间曾备受重视,后世的袍服可能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旗袍经历了其最为辉煌的时期。特别是30年代,旗袍在女装舞台上确立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并在这个时期完成了其文化向经典的转变。到了40年代,旗袍进入了其黄金时代的延伸阶段。
③ 我国的旗袍最早出自哪个朝代
旗袍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开来,盛行于三四十年代。当时的上海是贵妇、交际花的福地,她们热衷于奢华的社交生活并追赶时髦,带领着旗袍的流行风尚。
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因此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3)旗袍始于哪个年代扩展阅读:
旗袍文化全面的复苏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西方设计师逐渐发现旗袍的魅力并开始对其进行设计,一时间旗袍热层出不穷,并成为中国、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
随着旗袍的材质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的产生新的特色,不同质地的面料制成的旗袍具有不同的风格韵味,丝绸作为我国传统面料,所做出的旗袍高贵、华丽,深受女性喜爱。棉布作为旗袍的常用面料,它的舒适感、以及低廉的价格被广泛群众所接受。
毛料制作的旗袍现在较为少见,但由于毛料天然的纤维成分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且制作的旗袍更为挺括、不沾身、光泽柔美,能表现出女性的知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