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济宁市第一中学一中校服
历史悠久的济宁市第一中学正在进行一项引人注目的校服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共运掘同参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共创体验。学生们以"模特"的身份,通过走秀的形式,展示了新款校服的设计理念和风格,这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校服的尊重,也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
此次校服的选定并非随意,而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保了公平竞争和质量保障。经过近半年的精心策划和公开讨论,济宁一中学生们即将迎来他们自主选择的第一套校服,这样的变革旨在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保持庄重和活力的平衡,展现出新一代学子的青春风采。
这一举旁拿核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归属感,也体现了学校对个性化教育的重视。新的校服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未来期待。学生们将穿着这些精心设计的校服,步入校园,展现他们的独特魅力和自信敏冲。
(1)山东现代学校校服扩展阅读
济宁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02年,初名为直隶州官立中学堂,系清末山东省兴办最早的“新学”之一。校址在现西校区南半部,后几易其名和校址。2006年6月23日,济宁三中和济宁一中合并,新学校名称为济宁一中。 至此,原济宁一中,二中,三中统一组成新的济宁一中。 济宁一中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60亩,有84个教学班,学生5000余名。 学校具有全省一流的现代化教学条件。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24个、仪器室16个、微机室4个、多功能教学演播室2个,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
2. 山东现代学院国学汇报表彰大 会
2017年9月21日下午,山东现代学院在新体育场举办国学诵读大赛汇报表彰大会,党委书记朱德强、副院长王开贞,院长助理王伟、车海燕、吴启军,宋国增,学生处处长杨秀、解品良及各二级学院行政院长出席大会。大会由常务副院长邹建国主持,学院全体学生参加。
下午三点,邹院长宣布大会开始,各院系依次出场。
医学院学生利用校服和隔离衣的不同颜色排出“中国梦·现代梦”的造型,将诵读《大医精诚》与手语表演歌曲《国家》相互穿插,演绎“医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誓言。
(科普时间:隔离衣,也就是咱们平常说的“白大褂”)
汽车技术学院则将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与《孝经》诵读有机结合,彰显青年一代的壮志豪情。
人文学院的《弟子规》诵读融入了古典舞元素;护理学院的姑娘们齐诵《女史箴》,如夏日之芙蓉,典雅清丽,又如春日之百花,馥郁芳香;经济管理学院同学们在诵读《大学》期间摆出“1993”、“2017”、“平安”等字样;建筑工程学院师生摆出“天道酬勤”和系徽的造型,齐诵《劝学》;电子信息学院的同学们诵读《论语·学而》,站出“No.1”的字样,代表着在这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信息学院的学生要奋发图强,力争站在技术与变革潮流的最顶端;五年大专部的同学们分别以《弟子规》和《孝经》彰显“五年大专,束发之年,立志为学,礼孝当先”的决心。同学们用自己独特的形式诠释自己心中的传统文化,展现出学院崇德尚文、乐学好礼的文化底蕴。
医学院2017级本科药学二班的王亚明同学和护理学院 2017级卢甲豪同学分别现场背诵《中庸》和《大学》,时长5分钟的节选,两位同学的背诵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王亚明同学语速快,背诵熟练;卢甲豪同学的背诵则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许多师生在他开口的瞬间便被圈粉,“声音好听,诵读标准,感觉耳朵都醉了。”
随后,朱德强书记宣读《关于表彰包本背诵优秀学生的决定》,院领导为包本背诵的同学们现场颁发证书和奖金。
学生处处长杨秀宣读董事长致全体学子的一封信,董事长在信中重申了诵读经典的重要意义,她指出,从大处说,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它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更具有当代价值,它是育人育德的根本,可以成就生命的幸福。从个人角度说,学国学使人明事理、长见闻,有助于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她对各院系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向同学们提出要求:牢记“天道酬勤”的校训,吃苦耐劳;尊师孝亲,常怀感恩之心;志怀高远,珍惜时光;增强自制力,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律;涵养性情,强健体魄;做德才兼备、有文化涵养的优秀大学生。
最后,邹建国院长做总结讲话,希望各院系、各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以本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实际行动把弘扬传统文化同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共同凝练独具现代特色的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为创建品牌院校、百年现代夯实基础,填充内涵,为学院的长远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